他在24日情绪激昂地说:“我们以山西为根据地,到华北对日作战,不是跑得太远,而是太慢。华北有广大的革命情绪极高的群众,在那里还可以进行没有固定战线的大规模的运动战。不相信战略上的以少胜多,战役上的以多胜少;不相信向华北发展,以为向华北发展会动摇陕北,是完全不对的。红军将来主要做山西的文章。”
3月24日,吕梁山区初现了初春的气息。山峦中的草根露出了尖尖的绿芽,风也柔和了。毛泽东和张闻天、凯丰、彭德怀、林育英等前进到了石楼西南的一个叫四江村的小村。这虽然是一个挂在山坡上的小山村,但村中军马云集,带短枪的干部战士林立,老百姓一看就知道红军的大官来了。不假,政治局会议要在这里继续进行。
会前,毛泽东一个人站在村边的山头上,双目炯炯地了望着笼罩在云霭中的吕梁山远处的山山岭岭。山间刮过来的风吹着他很长的头发,衣服也有些宽大,他抽了不少烟,经过在吕梁山区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和深沉思考,他对山西的战略地位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贺子珍走上来,说:“看你抽了多少烟!从昨天晚上抽到现在。”
毛泽东看了一眼瘦长的贺子珍,说:“老在想问题,不抽烟不行呀!抽烟有助于我想问题。”
“那也要注意身体嘛!”
“没得办法!”毛泽*然像小孩儿一样天真地笑起来,说:“子珍呀,我想了一晚上,有了新的收获。”
“什么收获?”
毛泽东拿烟的手在打着手势,说:“我觉得山西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很重要。我们许多同志还没有看到。必须要使他们都认识到,红军占领了山西就占领了华北。”
“啊?”贺子珍惊讶,“你说说,我听听。”
毛泽东说:“你看山西的东西南北,北面是恒山,东北是五台山,东面和东南是太行山脉,西面是吕梁山脉,中间是中岳山,南面还有中条山。汾河流域人口稠密,十分富饶。这都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呀!”
“太像我们的井冈山的罗霄山脉了!”贺子珍说。
“叫你想起井冈山?”毛泽东说:“那就对了!我们井冈山人见了山亲嘛。共产党人要做好大山的工作。在山西像在井冈山那样干,中国革命的路就宽畅了!”
这一天,在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明确地表示红军将来主要要做山西的文章。这是他对中国革命在30年代进程的一个科学预见和判断。
毛泽东在会议上说:“华北是全面对日作战的战场。经营山西,是对日作战的重要步骤。目前以经营山西为主,也要准备在河北、山西、绥远三省进行运动战。在山西临时采取分兵原则,三个集团军采用打网式的普遍的游击战。在战略上采取大胆的方针,在战役上采取谨慎的方针,在山区有利的地形上以多胜少,减少错误,求得削弱敌人。我们自己则争取群众,扩大红军,扩大红军为主中之主。”
毛泽东经营山西的战略受到张闻天的赞扬。
张闻天说:“我经过20多天随军行动,对山西有了初步的了解。山西有山有水,扩军筹粮都不成问题,比陕北条件好。在山西可以解决红军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所以,我赞成老毛经营山西的思想。”
凯丰说:“老毛一看到山就兴奋,他的战略离不开山。”
林育英说:“大山可以有助于红军的攻防问题,对日作战山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营山西是对的。”
彭德怀说:“我越走越不愿意离开山西了。山西的大山可以消除敌军装备的优势,发挥我军的优势。”
张闻天说:“老彭,你是觉得这里的拉面饸饹比陕北的土豆小米好吃呀?”
彭德怀说:“民以食为天嘛!军队以胃为战斗力!”
毛泽东说:“小米我所欲也,拉面亦我所欲也,二者可以兼得也。”
大家都痛快地笑了。
毛泽东从2月21日进入山西,到今天已经40余天,他每天带着政治局和军委指挥班子,在山西的大山里昼夜转战跋涉,辗转中的日日夜夜使他见识了山西的大山,认识了山西的战略地位,崇山峻岭的价值不断在他的脑海里发酵,馒头终于蒸熟了。
1937年8月八路军出兵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