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上将李克农:用最后生命为“潜伏者”们出具证明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9 11:13:30

  那时候的李伦,当然不能了解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和长沙“焦土抗战”在抗战初期的重要地位,但他却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惨烈。他回忆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难民。火车的车厢顶和机车头上,都挤满了难民,汽车也一样拥挤,一路上都是扶老携幼、饥寒交迫的难民。

  武汉失陷前,八路军办事处大部分人员西迁重庆,成立了重庆办事处,小部分经停长沙一段时间后,1938年底再撤到广西成立了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李克农任办事处处长。

  桂林办事处是长江局的派出机构,是我党在南方的联络中心。这时的桂林已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文人学者云集。同时又是我国通往海外的唯一交通线,我军经越南海防采购物资和接受华侨捐献物资经南宁入境至桂林,许多南洋爱国青年也是先抵达桂林,同办事处人员接上头后,再经重庆去延安。

  看到无所事事的儿子,李克农觉得该给他找点事儿做,便让他到办事处当了一名勤务兵。因此,李伦的军旅生涯从1939年12岁时开始算起。这在全军恐怕都不多见。

  一个月之后,组织上又安排李伦去电台学习无线电报务。他反应快、记忆力好,很快就能独立值班。李伦回忆说:短暂的报务员生涯对我一生影响很大。报务员最重要的是忠诚、守纪律。当时电台的报务员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可是他们大部分人都经过长征,是死亡线上幸存的老革命。

  1940年底,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前夕,中共中央根据对时局的正确分析,决定桂林办事处撤退,人员经重庆撤到延安。

  在重庆红岩村招待所里,李伦认识了几位同龄的小朋友。他们中有李硕勋的儿子李鹏、彭湃的儿子彭士禄和蔡楚明的儿子蔡诚等。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李克农一家抵达延安。从这时到抗战胜利,他有四年时光是在延河边度过。李伦回忆说:这是非常艰苦但又精神饱满的四年。这段时光对我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格外重要,我真正了解到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深深感悟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救星。

  刚到延安,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请李克农一家吃饭,地点在杨家岭毛泽东居住和办公的窑洞里。饭桌上毛泽东有说有笑,问孩子们:知道你们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吗?

  “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处长呗!”刚满20岁的李伦的姐姐李冰睁着大眼回答。

  毛泽东哈哈大笑:“错了!错了!你爸爸是个大特务。不过他是我们共产党的特务!”

  毛主席在这次吃饭时说道:李克农是一个好人。当年在苏区,我靠边站,找博古要个秘书也要不到,我找李克农,他马上送来叶子龙;还有,我当时患肺病,是李克农搞来鱼肝油,使我的病得到治疗:遵义会议时,李克农负责卫戍工作,为会议安全提供了保证,警卫工作做得很好……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是。他是真请还是假请,这是中央决策前必须弄清的。很快,一份份密电被破译后放在李克农面前。情报行家李克农从繁多的往来密电中得出一个结论:蒋介石认为毛泽东不会应邀,也不敢应邀,邀请不过是演戏。

  李克农的杰作使中央掌握了蒋介石的心理,也让毛泽东心里有了把握。1945年8月26日,毛泽东坚决主张亲自赴渝谈判。

  李伦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石家庄、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荣立过一等功;建国后长期在军事交通及全军后勤战线辛勤工作,成为这一战线的主要领导之一。为此,他曾被选为党的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全国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第八届人大常委等。

  李伦清楚的记得,建国后毛泽东第一次访苏,父亲李克农也一直护送到满洲里。路上他除了与毛泽东谈工作,也陪毛泽东聊天。也就在同毛泽东聊天中,他向毛泽东提了一个问题:“主席!你知道美国总统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情干什么?”

  “哦?”毛泽东来了兴趣。他没说下去,等待李克农的下文。李克农便一五一十地说了:“他第一件事就是看情报要点。否则,这一天不知该说什么、做什么事了!”

  毛泽东猜透了李克农的弦外之音,回答也是机智的:“我和美国总统不同,是随到随看,不怕多只怕少!”他笑着对李克农说:“你这个李克农啊!还要给我上课?好!这次去莫斯科,还要同斯大林唠唠你们那摊子事呢!”

  果然,毛泽东到苏联后就与斯大林商谈了情报合作。不久,李克农奉召到苏,研究合作事宜……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