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以色列核武器计划揭密:美国扮演双重角色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9 11:13:32

美国“科罗娜”侦察卫星在1971年拍摄的内盖夫核研究中心

  以色列--一个被阿拉伯国家包围的犹太国家,一个遭受过种族灭绝灾难的国家,必然有强烈的危机感,也可以说是没有“安全感”。因此以色列始终在追求一个“杀手锏”来保护自己。“核力量”无疑是最佳选择。事实也毫无疑问地证明了这一点,经过不懈的努力以色列已经拥有了生产制造核武器的能力,成为五个核大国之外最具核实力的国家。 但是出于种种政治因素的考虑,以色列从来没有宣布自己拥有核武器,那么以色列的核计划到底是怎样开始发展的?未来又会是什么走向?

  启动核计划

  文字上有记载的以色列核技术研究开始于1948年建国之初。当时的以色列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十分匮乏。但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寻求技术突破,为研制核武器进行秘密准备。1950年,以色列成立了由8名成员组成的原子能委员会,受国防部领导,后升格为部,由以色列总理亲自任主席,负责全国原子能研究的计划和管理。同时,以色列的魏茨曼研究院成立了一个同位素研究部,并且派出年轻的以色列科学家到国外学习核能和核化学等新兴学科。以色列的原子弹之父厄思斯特?戴维?伯格曼时任该院的化学部主任。1953年,时任以色列总理兼国防部长的本?古里安任命他的门徒西蒙?佩雷斯为国防部办公室主任,协助他负责以色列研制核武器的工作,并将以色列原子能委员会归于佩雷斯直接管辖。此后不久,在美国、法国、南非等国的协助下,以色列雄心勃勃的核武研制工作正式启动。

  美国的支持

  在以色列的核计划中美国总是扮演着双重角色。表明上进行反对和监督。实际上是纵容甚至提供了一些帮助。1955年,以色列政府在签署了和平使用原子能协议后,其核研究得到了美国的支持。1957年2月在美国援助下,以色列在里尚齐翁建立了第一座核反应堆。这座反应堆功率6兆瓦,以天然铀为原料,主要用于研究和生产放射性同位素。1959年,以色列又建成了纳哈尔索雷克反应堆irr-1,这是由美国援建的5兆瓦轻水反应堆,不过该反应堆一直受到美国人的监管,不可能被派上军事用场。在此种情况下为达成发展核武器的目的,以色列先后与法国和南非秘密开展了长达数年的核合作,为其核武器的成功研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法国的合作

  法国是以色列核计划最初的合作者。讲到两国的合作就不得不提到以色列核武器之父恩斯特。大卫。贝格曼。建国之初,以色列约有三、四十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移居巴勒斯坦。其中就包括贝格曼,他后来成为以色列原子能委员会主任,是以色列核武器发展的创始人。1949年,贝格曼负责以色列魏兹曼学院化学系。学院方面对他的核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同年,贝格曼的好友原子能委员会委员法国核物理专家弗朗西斯。佩兰访问了魏兹曼学院。之前以色列科学家也应邀参观了法国萨克莱核研究中心的新建核研究设施。随后,两国建立了联合研制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合作关系是以色列通过本国专家的私人关系建立起来的。

  法国当时的核技术水平也相当有限。二战之前,法国有一个核物理研究中心,但其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前苏联和英国,甚至加拿大。以色列和法国在那时应该属于同一个技术层次。以色列的专家很有可能还为法国的核技术发展做过贡献。上世纪50年代早期,两国在核技术研发方面走得很近。如以色列科学家参与了法国位于马库勒钚g-1核反应堆和up1核燃料再处理工厂的建设。上世纪50年代底和60年早期,以色列和法国的关系更加亲密。法国成为以色列武器的主要供应方。而当法国的北非殖民进程不稳定时,以色列向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情报。这些情报是从一些北非殖民国家的西班牙藉犹太人那里获得的。

  促成以色列和法国核合作的直接原因是苏伊士危机。1956年10月,以法连同英国实施了针对埃及的“联合苏伊士-西奈山”行动。行动前一个半月,以色列意识到该向法国提出帮助自己建设一个核反应堆的时候了。一年前就有先例,印度原子能局(dae)和加拿大、美国达成建造40兆瓦“加印美核研究反应堆”(cirus)研究堆的协议。以色列总理兼国防部长大卫。本。古里安的一位重要助手希蒙。佩雷斯和贝格曼与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成员进行了会晤。双方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在9月份建立一个研究核反应堆。10月29日,苏伊士战争爆发。尽管以色列的行动十分成功,在11月4号之前就占领了整个苏伊士半岛。但是法国和英国却在11月6日沿苏伊士运河的进攻中陷入困境,随后迫于美国和苏联的压力而宣布失败。英国和法国的撤出让以色列孤军奋战,承受来自两个超级大国大的压力。苏联总理布尔加宁警告,如果以色列仍一意孤行,坚持不从西奈山撤军,那么苏联将对其进行核打击。1956年11月7日,以色列外交部长果尔达?梅厄、佩雷斯和法国外交和国防部长克里斯蒂安?比诺和布尔热莫鲁进行了一次秘密会晤。法国方面对自己作战中没有成功支援盟国而十分懊恼。然而以色列却十分关注苏联的核威胁。这次会议中,双方在改良研究型核反应堆上达成初步一致。佩雷斯似乎要确保达成一个协议来帮助以色列发展核威慑能力。会谈后几个月,以色列就在法国的帮助下建成了一个18 兆瓦的el-3研究型核反应堆,并掌握了钚分离技术。随后,规模又正式升级为24兆瓦。但是在使用相同能力钚平台的前提下,实际向工程建造人员提供的核心冷却管的规格足以保障三倍于这个能力的反应堆。具体如何进行升级过程的还不得而知。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