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宽
桂永清
被撞沉的“伏波”号
1947年3月19日深夜,国民政府海军的一艘刚从英国接回的“伏波”号炮舰,在厦门外海训练时,被一艘货轮撞沉,除轮机长一人幸免于难外,其余100多名官兵全部葬身海底,同船遇难的还有海军学校见习士官生18人。此事立即引发了一场“地震”。其中的内幕究竟如何呢?这先得从抗战后期说起。
蒋介石设海军处
由于在抗战中中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蒋介石在1938年就下令撤销了海军部,降格为军政部下属的海军总司令部(简称“海总”)。当时中国的海军可谓是无舰可开,无兵可用,领水领海早已成了日本人的内河,“海总”困在重庆的一个小山沟里,成天无所事事。蒋介石决心一步步地“改造”海军。
第一步,蒋介石命令军委会在海军中抽调了一批校尉级军官到中央训练团受训,其中有后来担任海军参谋长的周宪章。后来,军委会干脆抛开了海军总司令陈绍宽,直接从海军中选派人员到英国深造,其中有刘广凯、宋长志、柳鹤图等人,周宪章则担任领队全权负责。第二步,军政部又直接在海军中选拔军官赴美国接舰回国,其中有汪希苓、黎玉玺、马纪壮、梁序昭等人,有不少人在国民党逃台后的海军中担任了重要职务。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于9月1日又施了一个“高招”,命令在军政部之下另设一个海军处,军政部部长陈诚兼任处长,而掌实权的副处长人选着实让将介石头痛了好一阵。蒋介石急于成立新机构,决定先拉起班子来再说,后来物色了远在英国留学的周宪章上校,遂急电召他回国充任海军处少将副处长。等周回国时,这个处已经运转了一个多月。
海军处的工作,就是专门审批“海总”的全部公文,办理海军的一切有关事宜。一个处,居然凌驾于“总司令部”之上。成立海军处用意何在?况且此时中国海军并没有一艘军舰,为什么要设两个海军部门?圈内人士不言自明,说穿了,就是蒋介石要牵制海军的上将总司令陈绍宽。
陈绍宽抗命
对于陈绍宽,蒋介石表面上做得还是蛮漂亮的。在庆祝抗战胜利的大典上,陈绍宽代表海军出席;中国政府在南京接受日军的投降,陈绍宽全副海军戎装,代表的仍是中国海军;联合国在旧金山成立,陈绍宽更是以中国海军的代表出席。此时的陈绍宽,俨然成了一名中国海军的礼仪官了。
日本海军的一艘巡洋舰在战后被中国海军接管,被命名为“长治”号。蒋介石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命令陈绍宽率该舰前往渤海湾阻击中共军队“偷渡”东北。陈绍宽心想,海军被搞到这般地步,我几乎成了狐家寡人,还要我去打内战,这不是要我去送这条老命吗!于是,蕴积在胸中的怨气发了出来。第二天,他率“长治”舰启程了,只是没有北上,而是违抗了蒋介石的命令,南下台湾去视察新接收的左营军去了。蒋介石得知后气愤至极,立即急电将他召回,当面训斥了他。
海军处刚刚成立,陈诚又趁陈绍宽出国访问之际,将海军陆战队第一独立旅划为陆军建制,原海军官兵会部遣散回家。陈绍宽回国后得知了这个情况,又听了官兵们的哭诉,极为愤慨。但实在是无可奈何,兵符已经稳稳地操在了人家的手中。更有甚者,美军海军顾问团来华访问,陈绍宽以中国海军的东道主身份,准备设宴欢迎。陈诚居然从中作梗,以军政部的名义唆使美方人员不出席海军总司令部的宴会。
1945年12月,蒋介石正式下达手令,撤销海军总司令部;同时,将军政部海军处扩大为海军署,由军政部长陈诚兼任署长。
12月28日,蒋介石把陈绍宽找到黄埔路官邸谈话。蒋介石一见面就说:“厚甫(陈绍宽的字)啊,近来身体如何?晚辈们都上来了,你看他们干得都不错嘛,我就放手让他们去干了,你以为如何?岁数大了,该休息休息了。”其时,陈绍宽才五十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