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择居青山:“山西王”阎锡山晚年在台湾的生活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9 11:13:29

  随着两岸关系日趋融洽密切,曾任国民党“行政院长”,民国时期“山西王”阎锡山,位在台北近郊的生前故居与身后墓园,均成为各界人士走访及凭吊的热门景点。

  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金门爆发大规模炮战,国民党军三名副司令官赵家骧、章杰、吉星文,在炮战开打后,遭炮弹击中,伤重身亡。在金门战火稍稍停歇之后,蒋介石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尽早撰写个人回忆录。阎锡山接到这项命令时,已届风烛残年,他在最后一年多的余命中,写下了他从出生到讨伐袁世凯这段历程,就停笔不写了。究竟是那时的阎锡山年老体衰,天年阻限他继续往下写,或是阎氏本人细究过往史事,发觉有太多难以落笔之处,故而骤然而止,迄今成谜。本文受限篇幅,仅着重记述阎氏后半生退居台岛史事,是故仅以一二事迹,重点勾勒这位“山西王”前半生之事功,余事不记。

  阎锡山字伯川,号龙池,一八八三年(清光绪九年)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还村,家业半耕半商,阎锡山少年时代即跟随父亲经商,所以,从小养成了生意头脑。但是,一件意外事件,却改变了阎锡山一生的命运。阎锡山十二岁那年,为打抱不平,手执尖刀刺伤了村中一恶人。这次事件后,阎锡山在家乡声名大噪。庚子年,阎锡山被村人推举为“纠首”,意即今日之村长。庚子拳乱,清军甘肃马玉昆董福祥部路经河边村,阎锡山担忧清军可能滋扰村民,他偷了继母陈太夫人的首饰,典当出售,花钱纠集村中壮丁,拿着土枪、刀矛和农具,组成村民自卫队伍,保护家乡。一九0一年,考进太原国立武备学堂,从此开展了他近半个世纪的军伍生涯,也逐步登上他“山西王”的历史舞台。

  辛亥年,阎锡山任职山西陆军第八十六标标统,率领同志攻进巡抚署,山西巡抚陆锺琦穿好官服,站在大堂,对着攻进巡署的革命同志大叫:“我陆锺琦也,君等必欲起事,可先照我打!”他的儿子陆光熙也随侍一旁,坚持不走。话刚落定,革命党人一阵乱枪,将陆锺奇打死。阎锡山冲进大堂,叹息一声:“清政府虽然失政,但是封疆大吏多半能保持节义,陆氏父死其君,子死其父,可称忠孝。”阎锡山命部属妥为营葬。

  一九一二年,孙中山先生到北方,在太原的各界欢迎会上,孙先生说:“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阎君伯川之功,不惟山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八行省亦当致谢。何也?广东为革命之原初省份,然屡次失败,满清政府防卫甚严,不能稍有施展,其它可想而知。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虽然外人看阎氏之心态表现,各有仁智之见,但民初的阎锡山确实堪称革命党在北方的一支伏兵。

  民国元年以来,阎锡山历任山西督军、山西民政长、山西省主席、国民政府委员、第三战区司令、平津卫戍总司令、国民党中执委、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蒙藏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副委员长、抗战时期担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主席、行政院院长等官职。在北方军事强人里边,阎锡山对蒋介石的态度,自始固非死心塌地,但相对其他地方军阀而言,还是比较亲近蒋介石的。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内外交迫的蒋介石宣布下野。二月十七日,阎锡山飞到溪口,和蒋晤面,阎锡山年谱中叙及:“先生自京飞奉化谒总裁蒋公,在妙高台彻夜深谈,十八日返京。”。四月十一日,共军对太原的攻势凌厉,阎锡山知悉共军集中六十余万兵力,数度冲锋,他晓得国民党在山西的大势已去,当天晚上飞奉化见蒋介石,探询行止,蒋介石告诉阎氏:“望你多留南京,做团结工作”。阎锡山便留在南京,自此挥别山西老家。

  一九五0年三月一日,蒋介石宣布复职,同月十五日,蒋介石任命陈诚组织新内阁。阎锡山心里明白,他的政治生命行将结束,阎锡山约晤新任“行政院长”陈诚,召集新旧阁员,举行联席会议,阎锡山的用意,是为了“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他在联席会议上,把所有的政务交接清楚,声言要“保卫台琼,收复大陆”,并且提供了若干关于政务上的意见,供陈诚参考。当然,这只是国民党官场上的一个过场,阎锡山对退位之后的规划了然于心。蒋介石仍然在口头上给足了阎锡山颜面,他在一九五四年二月十九日,向“国民大会”第一届第二次大会的讲话中,是这么形容阎锡山的:

  “自民国三十八年底及三十九年初,…当此之时,中央政府幸有阎院长锡山,苦心孤诣,撑持危局,由重庆播迁成都,复由成都迁移台湾,继续至当年三月为止,政府续统,赖以不坠者,阎院长之功实不可泯。”

  交卸完“行政院长”职务之后,阎锡山即选择台北阳明山上的菁山地方隐居。陪同他一块上山的,有他昔日文武旧部数十人。讲到阎锡山退居台岛过着隐居生涯,不得不先提及一段谐趣往事。

  阎锡山是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九日,从成都到台湾的。他以国民党“行政院”院长的名义,宣布国府迁台,并在台北召开了第一次“行政院”院会。然而,与他随行挥别大陆故土的国民党高官,记载了这一路的点滴,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