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上将李克农:用最后生命为“潜伏者”们出具证明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9 11:13:30

  1955年国庆前,身兼中央调查部长、中情委书记、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我军唯一没有指挥部队打过仗的、被外界称为“最神秘”的上将。

  李伦的出生就极有传奇性。那是1927年4月,国民党安徽芜湖市当局发布了一份通缉令,以5万块大洋要中共安徽芜湖组织负责人李克农的人头 。李克农得到消息后,立即潜入裕溪口镇附近的小王庄躲避。不料,敌人很快打听到李克农的隐藏地,准备以突袭方式一网打尽。李伦的母亲赵瑛通过一个在警察局做事的亲戚迅速了解到内情,获悉丈夫和同志们危在旦夕,便不顾身孕,连夜赶到江边,冒着大雨寻船过江,又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跌跌滚滚地奔跑了4公里多路。

  正是由于赵瑛早半个小时给李克农和同志们报信,才使敌人的抓捕阴谋破产。赵瑛和腹中的李伦为保卫革命干才立了一大功。因此在李伦出世时,父亲便对他有一种特殊的钟爱,后来总是时常把他带在身边……

  待李伦再次见到父亲时,他已经3岁了。那是1930年初,以李克农为首的“中共三人特别小组”打入国民党特务首脑机关,党组织安排赵瑛带着李伦和哥哥李治到上海做掩护工作。

  李伦从父亲的脸上和语气中,看出他工作的神秘性。从小他就晓得,父亲皮包里和办公桌上的任何东西,都不能轻易动一下,因为父亲对放置的东西都有记号,稍不留神,就引起他的警觉和查问……

  1931年4月,父亲又突然失踪了。对于当时的情况李伦不得而知。直到1958年父亲生病后,由于组织需要,父亲与罗青长委派的记者黄钢谈过一段对往事的回忆。从那份珍贵的记录手稿中,李伦才弄明白父亲的那次失踪是由于党内特科负责人顾顺章的叛变。

  顺着顾顺章叛变革命一事,李伦也弄清了父亲早年的许多革命经历。

  原来,父亲从芜湖潜入上海后,便同当时被称为“小开”的潘汉年办党的报纸,组织文艺界人士和学生开展革命活动。不久,国民党特务组织在社会上扩大招生的消息传出,经周恩来亲自安排,他同钱壮飞、胡底打入敌人心脏。这便是后来被周恩来称誉的“龙潭三杰”。

  许多年来,李伦及兄弟姐妹们已经习惯了不谈父亲的事情。一来父亲有严格家教,二来他工作神秘,三则是他从不宣扬自己。李伦记得,1987年12月28日,杨尚昆同志批示:要设法组织一些同志为李克农写点东西。次年7月,他又指示:“给李克农写点纪念东西是应该的,也是我的希望!”不久,杨尚昆又带头在《人民日报》发表了纪念文章……从此,李克农的传奇经历才受到世人关注。

  1933年冬日的一个夜晚,母亲拉着李伦的手说:“老父来信了,他在那边很好,特别想念你,很想让你写信给他。”年仅6岁的李伦便边问边画歪歪扭扭地写了人生的第一封信:

  “老父,我现在上学了,认得不少字了,我很想你,我没有钱买纸买笔,只好用废纸和笔头,有的还是捡的。但我不淘气,读书也用功,学习成绩好……”

  后来他得知,父亲李克农在读到这封信时,激动和酸楚使他热泪盈眶。这封信有些红军高层领导曾经看过,很多人看后也很心酸。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时,10岁的李伦正跟随着父母在上海。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父亲李克农奉命在上海设立共产党的办事处。“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李伦对当时记忆最深的就是隆隆的炮声、紧张的生活。11月初,上海沦陷,长江封锁,李伦随母亲经过苏北的内河,辗转撤离到南京。父亲已先到南京任办事处处长。

  在南京停留不久,又要撤离到武汉。其时,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均设在武汉,李克农任长江局秘书长。不久,“保卫大武汉”的口号提出来了,国共两党和各界人士团结合作,为保卫这个华中最大的城市做各种动员工作。那几个月对李伦来说,是战火中一段短暂的快乐时光。他随父亲住在办事处。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博古、王明等长江局领导也都在办事处。尽管父亲叮嘱李伦不要去打扰这些公务繁忙的前辈,可小孩子最耐不住寂寞,没事就楼上楼下地串门,很快就同一至四楼的人混熟了。周恩来和邓妈妈住在四楼,特别喜欢小孩,两人经常给李伦饼干和糖果。开始他不敢接,后来父亲说:“周伯伯和邓妈妈给你的东西可以吃,但不能影响他们工作。”这才敢接了。

  1938年10月,武汉陷落前,李伦随大人撤退到长沙,住在远郊区。他对当时发生的“长沙大火”还记忆犹新,回忆说在远郊都能看到城里起了大火,天上的云彩都变红了。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