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邓小平与美国政要:中美关系进程中展示个人魅力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5 09:49:52

  里根入主白宫后,把对抗苏联作为他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他选择了亚历山大·黑格作为国务卿。黑格原是一名军人,曾任北约盟军司令,属于主张对苏实行强硬路线的鹰派。黑格认为“中国是美国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的关键,与中国的某种形式的结盟是战略的必需”,他建议把中国的贸易地位从原来与苏联及东欧国家同一类型改为“友好但非盟国”一类,前者被视为美国潜在的敌人,而后者则如南斯拉夫。这样就有可能向中国转让某些先进“技术,包括军民两用技术,并允许中国通过商业途径向美国购买防御性武器。6月初,黑格的建议得到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批准。他希望,一旦中国政府从美国购买武器,会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比较容忍。

  邓小平对外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一向给予高度重视。1981年1月中旬,荷兰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批准向台湾出售潜艇。邓小平断然决策,将中荷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实际上,当时中国政府并不急于向美国购买武器。在英、法急于向中国出售武器时,中国并没有采购多少他们的武器。

  1981年6月14日至16日,黑格访华,这是里根执政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的首次高层会晤。邓小平会见黑格时,着重谈了售台武器问题。他说,没有一个中国政府可以在台湾问题上犯错误,武器是尤其敏感的问题。如果美国走得太远,中美关系可能踏步不前,甚至可能倒退。当黑格说美方拟向中国转让高级技术和取消向中国出售武器的禁令时,邓小平将手一挥:中国宁愿不要美国的军用产品,也坚持反对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

  取消对华军售禁令消息传出,日本人感到突然,台湾当局表示强烈反对。在16日这天,里根在记者招待会上一方面表示,美国一直希望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善关系,取消向中国出售武器的限制是”改善美中关系的进程中的一个正常步骤“;另一方面,他又说”我对台湾的感情没有改变。我们有一项法案,一条法律,叫做《与台湾关系法》。它规定了向台湾出售防御性装备和相互关系中的其他事项,我打算执行《与台湾关系法》。“黑格不知道总统会在这时反驳他,他对里根此时强调《与台湾关系法》表示困惑不解:”总统也许感到,我在执行他的指示中在对华政策方面跑到他前面去了。“

  里根选择在黑格访华时发表这样的言论,自然引起中国方面的不满。中国立即对此作出反应。本来预定由黄华外长去为黑格送行,结果第二天改由章文晋副外长代替。黑格中国之行不愉快,主因在里根的”拆台“。由于”和里根总统的世界观不同“,黑格很快离职,此后他一直是美国有影响力的对华友好人士。

  1983年2月,接替黑格的乔治·舒尔茨国务卿访问中国。在邓小平心目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要在对外开放中实现经济的飞跃,能否取得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在考虑和处理中美关系时,邓小平既反对美国打”军售牌“,又一直都十分关注中国如何从美国取得更有利的技术转让的条件,以加速中国的经济和军事现代化。2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舒尔茨时,直截了当地说:”中美之间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台湾问题,一是技术转让问题。“”关于技术转让,中国希望彼此把对方放在适当的地位,中国不乞求任何东西。但中国人懂得,这样的问题是从政治角度来衡量相互关系的标准。“

  对于邓小平的坦率与直奔主题,舒尔茨极其佩服:如您所说,对华技术转让必须从政治角度来衡量。转让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美国,在遏制苏联的野心上,美国、中国互相需要。黑格国务卿的对华军售设想,事实上是明智的。

  邓小平笑了:互相需要,这话我爱听。

  经过一番外交折冲,由于里根总统的适度缓和,在美国国务院、商务部的努力下,1983年9月美国商务部制定的”对华出口指导原则“,将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和技术分为绿、黄、红3类,其中第三类红区属于最高级别的技术产品,可直接用于最先进的军事系统,除特殊原因,一般不能获得批准。总体而言,美国在1983年放宽对中国的技术转让的限制,直接促成了1984年中国总理和美国总统的互访,并对中美技术交往的顺利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对发展中美关系作出特殊贡献“,邓小平对舒尔茨是另眼看待,许多”心声“都告诉他。1987年3月3日,中共十三大前夕,邓小平会见舒尔茨时说:外界有的说我是改革派,有的说我是保守派,”我是改革派,不错;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经过舒尔茨之口,邓小平的”实事求是派“形象深入西方公众之心,打消了对”邓小平是保守派“的疑虑。所以,中国外交界人士说过,”没有付给舒尔茨一分钱宣传费,他就为我们免费宣传:邓小平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不保守,是实事求是的。对奉行实用主义的美国人来说,他们对实求是能够接受。“今天,和邓小平煮茶论世界的舒尔茨,仍然是美国著名的在野对华友好人士。

  五

  最后出现在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是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老布什),时间为1989年1月20日至1993年1月20日,这是邓小平逐步淡出中国政治生活的时期。然而,老布什却是邓小平在美国政界私交最好的朋友。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