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79年2月1日,邓小平在华盛顿会见基辛格博士
1978年5月21日,邓小平(右)在北京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那次会见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邓小平,一个世界瞩目的名字。他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他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他给人们留下了说不尽的话题。作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外交家之一,邓小平曾会见过众多的美国政要,他那卓越的领袖才能和人格魅力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
1987年9月3日上午,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邓小平在这里会见了又一次来访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
基辛格:“每次见到你,你都显得更年轻。”
邓小平:“你是我会见的最多的外国朋友之一。”
基辛格:“当你第一次率领代表团出席联大特别会议时,美国专家都在猜测,邓小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现在我们都十分清楚了。”“你一生中有几个时期是在集中思考一些问题,养精蓄锐,然后开始领导10亿中国人民走向未来,这是一项很了不起的工作。每次见到你,你上次所谈的一些事都已实现了。”“我知道中国有人比你更年轻,但我不知道,在中国还有人比你更有活力。”
在制作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过程中,摄制组人员专门到德国德累斯顿就基辛格、邓小平上述对话采访了这位世界知名外交家。
回忆当时的情景,基辛格说:“说实话,我那时不知道他是谁。因为他在中国‘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所以我们那时以为他是中国代表团的一名顾问,甚至不知道他是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我记不太清楚当时一些具体细节了,但我在纽约和他一起吃过晚饭。他处理事情的果断、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洞察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确实,美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新中国是“漠视、忽视、近视”的。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美国当时教授中国课程的大学教授只有12位,而且研究课题几乎只限于明清历史和中国文化。“从新中国成立到1972年这期间,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人很少。当尼克松、基辛格他们准备实施破冰之旅的时候,有很多问题得到的答复都是相对比较有限。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在林彪已经摔死了两个多月后,当时的美国政府还给‘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最亲密战友’林彪发去了新年贺卡。”
同样,美国各界对邓小平也是比较陌生的,更多地把他定位为“蒋介石政权的反叛者”、“职业革命家”,直到1974年4月,邓小平才被美国政界“真正发现”。
1974年4月,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在纽约召开,中国政府决定派代表团前往参加。这是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中国首次派遣高规格代表团出席这样一个重要会议。毛泽东亲自点将,决定由邓小平担任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赴美国纽约,也是邓小平第一次登上联合国的讲台。西方尤其是“美国专家都在猜测,邓小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4月10日下午,中国代表团团长邓小平健步走上联合国大会讲台,开始了他极富特性的发言。他在这次联大特别会议期间所表现出的卓越外交才能,给世界政治舞台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让美国外交界领略了他的风采。
4月14日,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美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基辛格举行宴会,邀请邓小平参加并与之进行了交谈。在这次宴会上,他们第一次相识,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10多年的交往。
1989年10月10日,在中美关系面临严峻形势的时刻,刚刚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又一次会见了来访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