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人学院>市场营销>

借势营销应该理性国家产业政策不容践踏

来源:中华网 时间:2015-11-18 16:14:41

  刚刚过去的2015广汽本田杭州马拉松已完美落幕。然而,就在比赛当日,某国内饮品品牌××山泉所表现出来的恶俗营销、恣意闹事、恶意侵权种种行为又再一次让体育商业市场警醒和反思,一个成熟的企业,其品牌营销手段为何会如此失准?究竟是什么样的利益驱使?反观整个体育市场,赞助商侵权行为为何屡见不鲜?品牌尊重和商业道德规则又该如何坚守。

  品牌尊重企业应具备基本道德底线

  我们知道,赞助商作为体育市场主要参与者和实现者之一,对赛事起着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自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计划(简称TOP计划)以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体育市场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赛事运营遵循产品类别的排他性原则,并确保避免同行业竞争--这一国际标准也为中国体育市场的有序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杭州马拉松,国内一线金牌赛事,其赛事当天品牌的露出所蕴含的商业价值也非同一般。而正是赛事当天,作为官方的赞助企业的,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竞争对手用非常规手段侵权。不难看出,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恶意侵权行为。据了解,10月31日夜,该山泉企业有预谋的组织社会人员,对杭马赛道补给点进行了恶意破坏;11月1日6时起,身穿该企业服装的大批人员集结起点区域,强拉横幅、举广告牌、发产品,并主动和上前劝阻的组委会工作人员发生肢体冲突;赛事当天,整个赛道两侧布排了大批人员,强发广告旗、产品(瓶装水)……

  

  10月31日深夜,杭马赛道补给点遭蓄意破坏

  

  11月1日大批××山泉人员聚集赛场不听劝阻恶意滋事

  这一事件,又一次成为了市场规则、秩序被刻意打破,商业底线失守的案例。而实际上,表面借着助力赛事的幌子,实则全然无视办赛方、无视赛场秩序营销炒作方式、已对同行业品牌利益构成了侵权行为。这种违反市场规则,甚至不惜扰乱赛场秩序、打伤组委会工作人员的行径并不光彩,不仅丧失了品牌尊重,更让大众对这家企业有了重新的认知和审视。

  健康的市场,规则不容肆意打破

  古语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企业,如同做人,懂得尊重对手的人,才能被对手所尊重。国有国法,行有行规。

  品牌的建立,是大众对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认知和信任,是企业的自我约束力、是对社会公众的责任。如何做品牌,则体现的是企业的价值观,管理者自身的修为,以及对公众影响力的考量。公然挑衅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不仅是对法律规则的枉顾,也让我们看到了这类企业在品牌文化和价值理念上的缺失。

  唯利是图,恶意营销不可取

  我们常说,良心企业,往往是企业所追求和塑造的形象,讲的是企业的品行。所谓商业道德,则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借此,体育市场发展再次被敲响了警钟。面对刚刚过去的官方赞助商被侵权的恶性事件,作为赛事运营方智美体育集团表示,这种损人利己、有目的侵权破坏商业规则的行为,不能姑息,智美也将通过法律手段与其严正交涉,并保留进一步斥诸法律的权利。

  任何以侵权为目的行为,都是对国家标准的无视和违背

  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需要良性发展空间。保护和尊重赞助商权益,不仅是对赛事的尊重、对行业的尊重、更是对体育市场的尊重。

  2014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已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每一项体育事业,每一个市场规则的遵守者,都是在为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做贡献。一个成熟的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维护体育市场的大环境,任何挑衅规则、有悖于国家标准的行为,都是在违背国家产业政策,阻碍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企业要讲公信力,必先立品,这是根本。作为体育产业中的一份子,都必须严格遵循国家产业发展目标,维护行业发展规则、标准,而这种行业共识、规范的建立,需要的则是企业的自我约束力,对市场良性发展的责任感,以及在品牌营销层面上的大智慧和大义。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 弘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