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人学院>人力资本>

职场上伪人才屡见不鲜

来源:搜狐 时间:2015-07-08 10:53:25

      在职场上,会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往往凭着过往的辉煌经历,向新东家义正词严地要求高职高薪。到达新岗位之后,马上“新官上任三把火”,向新公司提出一些高成本的要求:用更多的成本招聘更多的能人,并向公司要求种种特权以保证自己所管理部门的特殊待遇。然而,在一段时间之后,HR会发现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没有给公司业绩带来增长,甚至他还不及前任。

      这样的人才,就是我们所说的“伪人才”,因为过去成绩所包装出来的,其能力和身份并不匹配的“高职低能”人才。

      伪人才的界定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人才市场上,伪人才屡见不鲜,而且在很多不专业的猎头帮助下,伪人才往往能在各个公司的高端招聘岗位之间游走,对于企业中招聘甄选的体系和规则,他们熟稔于心。这类人才有相当扎实的理论知识,能言善语,涉猎广泛。然而在实际实践过程中,他们的表现并不能和口头上所承诺的预期目标相挂钩。

      那么如何防止招聘到这类伪人才?

      首先,在对这类人才进行招聘面试时,作为面试官,首先要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从职场中获得什么。任何一个职场人都希望从职场中获得三样东西:薪酬、机会和平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侧重。而伪人才的想法或许更多地偏重金钱和个人生活上。他们往往会下意识地表现出自己和公司总体战略目标不相称的“休闲”思想。伪人才虽然会在口头上表示自己进取的决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极其排斥类似加班、出差等额外的责任。

      其次,是分析出人才对于企业当下困境的解决办法,从中找出其价值观和企业的分歧。这也可以从伪人才对于企业困境解决对策中分析。如果从他的建议中可以隐约判断出其对于企业中其他人才的不信任,那么基本可以看出他并非完全为公司考虑,而只是将新单位作为自己的跳板。

      再者,从人才的简历中兴趣爱好方面,也可以判断出人才对于工作的专心程度。如果他的兴趣爱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中途不能中断的(例如旅游),那么对于这类人才的录用,也需要慎重考虑。毕竟对于一个人来说,兴趣爱好的吸引力更大。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那些牛逼公司的管理“怪”招奇招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