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水利电力部长阿西夫去年访华期间就表示,“廉价的煤炭电力和水电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的。”
本月23日下午,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实现电力全覆盖,意味着中国已经彻底消灭了无电人口。但对于其它发展中国家来说,缺电才是常态。
在中国煤电出海的另一个重要市场,菲律宾吕宋岛以外的棉兰老和维萨亚一些地区,每天都要面临2-4小时的停电。即使是印度这样“经济增速将成世界第一”的国家,仍有1.85万个村庄不通电。为此,印度打算到2020年将煤炭产量增加一倍以上。对于越南、土耳其等希望接班“世界工厂”的国家,电力缺口也是最大瓶颈之一。
火电厂
西方真的不烧煤了?
本月18日,英国最后一个深井煤矿正式关闭,有媒体报道称,这意味着曾作为英国工业命脉的煤炭产业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早在300多年前,英国人就开始使用煤炭驱动蒸汽机,1875年,法国人建成了世界第一座燃煤发电厂,煤炭成为西方统治世界的最强大武器。而今媒体给人们制造的一个错觉是,西方人已经扔掉了这件武器。
媒体总是把50年代“伦敦雾”事件后英国的环保举措奉为典范,但被忽略的是,2013年,煤电仍然是英国电力供应的头号来源。而在美国,2014年煤电也占比接近40%,稳居第一。
从下图可以看出,英国用于取代煤电的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核电。巧合的是,六、七十年代燃油发电扩张的时期,恰好是国际油价较低,且北海油田开始投产的时期;而八、九十年代油价高企,天然气又逐渐取代了石油的地位。
火电厂
可以说,除了环保上的考虑,成本仍然是影响能源结构的重要因素。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局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天然气价格的上升,2012年英国的电力结构进一步从天然气向煤炭转变”。直到2014年国际油气价格大跌,英国的天然气发电比例才升至30%以上。
美国是使用天然气能源的先驱,但2014年,美国煤电的比例仍高达38.8%,天然气仅占27.4%。要知道,随着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美国如今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而严重依赖进口的中国,天然气价格数倍于美国。
相比英美,缺乏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德国更加难言弃煤。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德国决定在2022年前关闭全部17所核电站,这导致德国大部分电力企业纷纷转向煤炭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