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是一个传奇。有多少朝代和历史人物与她的命运紧密相联;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演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南海有着不同的称谓,汉代称南海诸岛为“崎头”;三国东吴孙权命名东沙群岛为“珊瑚洲”;隋代为西沙群岛起名“焦石山”;唐代以“象石”称西沙群岛;《宋会要》第一次以“石塘”之名泛指南海诸岛。《元史》中之“万里石塘”指今西沙、南沙群岛;明《郑和航海图》以“石塘”“石星石塘”“万生石塘屿”为今之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之名。清代为南海诸岛的命名就更具体,仅海南渔民使用的《更路簿》就有十多种,给各岛、礁、滩、洲所取的地名,多达120多个。
我国对南海诸岛的命名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发现一个命名一个,发现一批命名一批,由少到多,逐步完善,不断规范,最终实现标准统一。两千多年来,为南海诸岛命名竖碑的数以千计,这些地名既遵循传统命名的一般规律,也凸现了南海诸岛命名的独特性。
我国对南海诸岛的命名不是一次完成的
一、以古代名人命名地名,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南海诸岛的命名,坚持和发扬了这个传统。鲁班暗沙,位于中沙群岛的中沙大环礁北缘,由巨大的珊瑚礁构成,以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匠鲁班之名命名。传说鲁班也是我国古代造船业的鼻祖。屈原礁,位于南沙群岛的九章群礁南缘,以战国时期着名诗人屈原之名命名。
南沙群岛的孔明礁,以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的字命名。东坡礁在南沙群岛东北、礼乐滩之南,以北宋着名文学家苏轼之号命名。坐落于南沙群岛礼乐环礁上的阳明礁,以明代着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之号命名。从汉代以来,因游历南洋,出使西洋,途经南海岛、礁、滩、洲的文臣佳士,多有着书立说,详细、生动地记述了南海诸岛的美丽风光、地理地貌、丰富物产,还给南海诸岛起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名称,如汪大渊以“昆仑山”命名南沙群岛;康泰以“涨海”命名南海。为纪念这些曾为南海诸岛立名的人,后人又以他们的名字为南海诸岛命名。
南海海底地形手绘图
在南沙群岛中西部,被洁白珊瑚细沙覆盖的康泰滩、朱应滩,就是以三国时代吴国使臣康泰、朱应的姓名分别命名的。吴黄武五年(226年),孙权派遣中郎康泰、宣化从事朱应出使扶南(今柬埔寨)等国,归国后,他俩分别着有《吴时外国传》《扶南异物志》等,不仅记述了出使扶南“百数十国”的经历和传闻,而且对南海诸岛的形态和成因作了相当精确的描述,特别是第一次给南海诸岛起名为“珊瑚洲”。南沙群岛北部有一座大渊滩,是以元代着名的旅行家汪大渊之名命名的。汪大渊“自幼好游”,20岁就“附航出海”,曾两下东、西洋,游历数十国,撰有《岛夷志略》,生动记述了他的游踪和见闻,书中坚称西沙、中沙、东沙、南沙群岛“俗云万里石塘”“本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