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临轩说,按照柯庆生的说法,真正让美国外交“成熟”起来显然是19世纪之后的事。没错,美国正是从20世纪起开始建立全球霸权的。从那时起,美国深度介入各种地区事务,充当世界警察,因此也不可避免的吃过苦头——猪湾、朝鲜战争、越战,直到最近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正是这些“苦头”让美国“成熟”起来的——苦难让人成长。但是,美国现在到底有多“成熟”呢?
闫临轩说,当然,美国更担心的是中国的崛起,因为中国是单一的国家,不是由不同国家组成的联盟,所以美国就会借着各种机会,打着各种旗号希望中国内部也出现分歧和纷争——只要不至於引发大规模的冲突把美国拖下水。所以美国不会喜欢中国的“受害者”心理,因为那样只会加强中国的内部凝聚力。相比之下,由於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是不会质疑“犹太复国主义”背后的以色列“受害者”心理的,是不会质疑以《乌克兰尚未毁灭》为国歌的乌克兰“受害者”心理的,是不会质疑以《波兰没有灭亡》为国歌的波兰“受害者”心理的。闫临轩照片
此外,美国也会担心中俄走近,形成准联盟,所以才会制造舆论,希望造成中俄之间的不信任,比如炒作历史问题和“中国侵占西伯利亚”这一子虚乌有的议题。这一策略叫做“分而治之”,即“pide et imperia”。相信这一已被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中华帝国屡试不爽的策略不会令这些帝国的后裔们感到陌生。而当他们愈发的意识这一点时,也就越会反其道而行之,而这一后果如今已有所表现。
中国在南海建造的人工岛
闫临轩表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近年来态度的转变其实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国的最终目的,如前文所述,是通过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所推动的欧亚大陆(包括非洲)的经济整合,建立起以陆上联系而非海路为基础的经贸共同体,以此逐步摆脱美国对全球海上通道控制。虽然,中国在南海造岛可以让其战机的覆盖范围扩大到马六甲海峡,但这不是中国最终的目的,不代表中国未来的战略前进方向。而在南海、东海与美国的对峙可转移美国的注意力,使之忽视了中国真正的战略意图。闫临轩说,可悲的是,美国的某些决策者至今仍然把目光锁定在东海和南海的那几块岛礁的争议上,锁定在一些充满意识形态乃至於宗教色彩的争议以及谎言上。就后者而言,当他们提及中国的政治问题时,可曾同时反思自己国内“金钱政治”的泛滥和人权问题?至少中国还有反腐和改革的行动,姑且不论能否按照他们所认为的“根本”的解决问题,然而美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