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LCA完成初始技术设计,1995年首架技术验证机出厂,原定于1996年首飞,但由于电传操纵系统故障,试飞被推迟到1998 年,后因印度进行核试验,西方国家进行禁运,造成整个研制计划趴窝,到2001年,随着美国解除对印度制裁,研制工作得以恢复。2001年完成首 飞,2002年第二架验证机TD-2也完成首飞,但这只是技术验证机,用来验证LCA的基本飞行性能,不具备任何作战能力。随后印度制造了5架原型机(编 号PV-1至PV-5),首架原型机在2003年首飞。尽管在试飞中暴露出推力不足等缺点,心急的印度空军仍决定将LCA投入小批量生产,首架低速生产型 LSP-1在2007年出厂,此后用7年时间低速生产了7架。至2014年,LCA一共制造了2架技术演示机,5架原型机和7架有限生产型。共计14架。 而这时中国空军已经装备了200架以上的歼-10战机。
2003年8月25日,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斗机原型机首飞。这相当于印度和中国/巴基斯坦的在同一年进行了先进战斗机的原型机首 飞,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2007年成飞开始向巴基斯坦空军交付枭龙I战机,2008年巴基斯坦的枭龙生产线开始下线,至2015年初,巴基斯坦已经装备 三个中队的五十余架枭龙战斗机,并且形成对空中距作战和对海导弹突击的完整作战能力。预计今年年末将枭龙II装备第四个作战中队。1998年,中国歼-10战机实现首飞。经过5年试飞,2003年生产型歼-10A交付空军服役,至2013年生产了200架以上,装备10个飞行团。成为中国空军在新世纪初的主力作战飞机。
图上黄色战机为歼10,黑色为歼20
2008年,歼-10A的深化改进型歼-10B首飞,2013年开始向空军交付生产型。至2015年大约生产了50架。现在正在以每年20架以 上的速度向空军交付。预计到2020年,中国空军将拥有350架歼-10战机。由于空军在近十五年加大了训练力度和作战准备,战斗机飞行员年平均飞行时间 250小时以上,达到或超过西方北约国家水平,空军的重点建设部队飞行时间更多,按照飞行员比例1:1.5计算,早期交付的歼-10战机至2020年的飞 行小时都将超过7000小时,面临机体到寿问题。这时,国产第四代歼击机歼-20将投入生产,接替一部分退役的歼-10战机。
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机,就能媲美印度的LCA
中国航空工业和中国空军用36年时间,以薄弱的基础,认真的态度,完美的效率,完成了从第三代战机的摸索到第四代战机的跨越,进入战斗机研发的自由王国,成为世界最强航空大国,这在世界航空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无法复制的成就。反观印度的LCA,顾及到本国技术水平,在设计之处把这架战机定义为三代机中最轻最小,这本是现实选择。但见异思迁三心二意的印度空军一再提升 作战要求,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只能不断修改设计和增加设备,使得LCA从首飞那天起就被超重问题困扰,连环引发了发动机推力不足、速度和机动性能下降、载弹 量过小、航程过短等恶果,并长期无法解决。他们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