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东战乱国家产量恢复
利比亚等中东油气出口国,已经逐渐走出“阿拉伯之春”以来的战乱与国际制裁阴霾;同时伊朗也已经就伊核问题与外界达成了诸多和解,正在逐步重返国际能源市场。2011~2014年年中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页岩气革命并没有显著的导致国际油价下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阿拉伯之春”导致的中东乱局,造成了明显的供应缺口,刚好给新增的页岩气产量腾出了市场。我们很容易从下面的产量、价格变化图中得到这个结论:
随着利比亚、伊朗等传统出口国产量的回归,国际原油市场上的供应过量已经无法阻挡。
美国墨西哥湾岸区油品价格
(3)欧佩克强行增产保份额
面对本次油价下跌,沙特作为出口国十分离奇在采取了增产降价的应对策略,令外界大跌眼镜。不久前的9月,欧佩克将日产总量拉高了40.2万桶,至3047万桶/天,并将讨论“削减产量以应对国际油价下跌”的会议一路拖延到了11月。还在其10月公布的月报中拒绝附和外界意见,维持对2015年原油消费增长的乐观估计不变。此举进一步刺激了国际市场上的恐慌情绪。
石油输出国组织,即OPEC
10月23日有消息传出称,虽然沙特宣布宣布9月份进行了增产,但实际上向国际市场的供应量还是减少了。这引起了国际油价的小幅回调,但仍未挽回整体颓势。沙特官方对此也没有表态。
2.经济形势导致需求萎靡。
(1)美元走强
一直以来,美元指数与国际油价呈较明显的负相关。因为美元指数(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的下降将迫使投资者购入原油保值。而每当美元升值,全世界的大宗商品价格又都会遭到打压。2013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宏观经济增长形势一直不错。美国10月18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四周均值创2000年5月以来最低。同时9月美国工业产出录得2010年来的最大环比增幅。QE稳步退出等其他利好也都在逐步恢复外界对美元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