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主席兼2016参选人蔡英文订5月29日访美进行“口试之旅”,比她2011年选前赴美提早了约3个月。民进党此一时程选择具选举操作考量,一方面要抢在9月的中美峰会之前;二来则是保持两岸政策调整空间;三者是考量若有负面效应还来得及修正补救。
蔡英文访美接受“口试”是她投入2016选举大事,但从她近期一连串铺陈来看,她的阵营过度强调战术运用,缺少诚恳与台湾社会对话的用心。她若要甩掉“空心菜”恶名,首先要调整的就是这种讲得不清不楚、见到不同对象讲不同的话、不一次把事情说明白的风格。

四年后蔡口中的现状似乎等同独派的“独台”现状,距离最后一哩路更远
首先,我们可以回顾2011年蔡英文的美国行,她当时会见了国务院副国务卿、亚太助理国务卿;时任亚太副助理国务卿,最近即将抵台履新出任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的梅建华也在座。
蔡英文2011访美主要是推销她用以取代“九二共识”的“台湾共识”,会晤后民进党释出的讯息很正面,但第二天英国媒体就报道美方忧虑蔡英文当选的两岸关系,被认为是美方私下放话。
2011访美时,蔡英文在美国行程非常忙碌
观察蔡英文月底的美国行,可先比较她2012力推的“台湾共识”和现在强调的“维持两岸现状”之间的异同。
相同的部分是,两者都是模糊论述。相异的部份是“台湾共识”四平八稳,强调的是共识形成过程;日前传出蔡向独派承诺“维持现状即为台湾不属于中国的现状要维持”,是一种立场表达。
四年前美官方忧心“台湾共识”会造成两岸关系不稳,四年后蔡口中的现状似乎等同独派的“独台”现状,距离最后一哩路更远。
所以,我们从这点来研判,“维持两岸现状”必定不是蔡英文打2016大选的终极两岸论述。她结束访美返台,到下半年更接近大选时,一定会有更进一步的说法,且应该会再往中间靠,往“中华民国宪法”的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