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加拿大媒体2015年5月刊报道,俄认为2014年12月亮相的WS-18(涡扇-18)航空发动机是D30Kp的复制品,中方宣称WS-18与同月完成了首飞,准备工作长达80天。并且公开了一张官方图片,拥有空中加油管的一架伊尔-76承担了WS-18的试飞任务。
文章认为这架伊尔-76应该是当年以色列退货的第一架A50I预警机,被取消合同之后,退还给了中国,目前用于WS-18的试飞,这一点是符合逻辑的,拥有空中加油设备的伊尔-76可以帮助WS-18进行最大航程的空中测试。

中国的伊尔76
这些测试改装是中国人自己完成的,这一点比印度强。
印度空军的Kaeri涡扇发动机也在伊尔-76上进行测试,但是由俄罗斯帮助改装,测试工作也在俄罗斯进行,印度决定国产的LCA战斗机不再部署国产的Kaeri发动机,等于事实上放弃了后者的研制计划,5亿美元的研制费用和长达18年的周期等于浪费。
WS-18的首飞成功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很快装备部队,还有很长的试飞活动需要进行,包括夏季、春季、动机以及不同地区的试飞活动。至少需要若干年时间才可能正式装备运-20运输机。WS-18的仿制成功,很可能还为研制新一代轰炸机、甚至中程客机打下技术基础。
轰6轰炸机
从公开的WS-18图片看,风扇直径的尺寸似乎与D30Kp相同。这意味着两种发动机基本的推力可能相当接近。但是后者是相当老旧的发动机,耗油量比最新研制的PS90高出20%,航程却更低。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当然是轰-6K轰炸机的生产,目前依然小批量生产过程中,今后是否换装WS-18?
值得关注。如果WS-18的推力大致接近D30Kp的话,意味着即使研制下一代四发战略轰炸机,大致的尺寸可能略小于图-160。D30F6的军用推力为9500kgf,加力推力为15500kgf,这种发动机用于米格-31。
从2009年起,中国从俄罗斯陆续收到240台Kp型,单台价格大约1400万美元。Kp型的巡航推力为2750kgf,起飞推力为12000kgf。
图-160使用的是更为大型化的Nk-321涡扇发动机,军用推力达到14000kgf,加力推力达到24990kgf,飞机自重110000公斤,武器载重量40000公斤。
实际上俄下一代轰炸机的研制,也要求航程、载重量低于图-160,随着冷战的结束,超大型战略轰炸机的需求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隐形、突防技术必须强化。因此从WS-18的身上,已经看到中国战略轰炸机的若干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