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弃养子女难理解
“我还是八十年代计画生育政策的亲历者,依靠儿女养老,也难指望。”郑女士无奈地说。郑女士的祖父是上世纪初的旅美华工,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祖父在她父亲出生40天就被迫卖身到美国,与祖母再未相见。“我是在那个年代追随家族的血缘来到美国的。”郑女士说。在美国16年,即使2004年加入美国籍,她自称“始终属于辛辛苦苦的打工一族”。
尤其近年来美国经济衰退、就业市场萎缩,加上她年纪愈来愈大身体又不好,只能打零工处于半失业状态。而为了在美国领到退休金,她还必须坚持打工到67岁才能退休。由于在美国领取退休金的多寡,是按纳税数字和工作年限而定,郑女士最终能拿到的微博退休金也是很难维持生计的。
来美20多年的张女士如今在南佛州两个中文学校任课。接触一些同样境遇的华人后,她发现他们都十分注重子女的教育培养,很多小孩考上了美国有名的大学,取得比父辈更高的专业背景和事业成就,也都以不同方式报效着祖国。然而,她感叹:“每当我们与他们谈起父辈曾经在祖国不计报酬地辛勤工作,如今却得不到合理的退休权益时,他们总表示无法理解和难以接受。”
有生之年盼合理补偿
近年来美国经济衰退、就业市场萎缩。
一名网友在网上看到我们这批特殊移民群体的几个故事后,这样表示: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年,中国有不少学生、学者和探亲者离乡背井,出国闯荡,足迹遍及五大洲四大洋。
三十年光阴荏苒,现在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想法,或者想在美国安度晚年,同时也享有国内一份退休金的保障。他认为,这虽然是在讨论退休金、即“钱”的问题,但实际上不仅仅只是“钱”的事情,还关系到“情”的问题。也就是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问题。
华人街
我们这些争取退休权益的老人们,正在国内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诉求。我们到处奔波,吃了不少“闭门羹”,经常听到的答复是:“你们出国捞够了,还要回过头来捞。”可是中国宪法赋予公民选择国籍和居住地的自由。
养老保险是反映一个人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和缴纳养老保险的程度,与国籍无关。退休养老权益是没有国界的。无论我们如今是否加入美国籍,是否曾经与单位发生纠纷而被处以“自动离职”,都应有权利按照在国内的工作贡献年数,得到相应的退休福利。“希望中国领导人能听到我们的声音,重新审查、修改、制定相关的法令,帮我们解决困境,使我们也能老有所依。希望能在我们有生之年,等到解决的那一天。”这句话表达了这个群体大部分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