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过拦截敌方的导弹研究,最终不得不放弃。后来是在2007年1月11日进行了一次反卫星导弹测试: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一枚具有多级固体燃料的导弹,以反方向8公里/秒的速度,击毁了一枚于865公里高、750公斤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再就是于2010年1月11日进行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当时,有分析认为,此举暗示我国已初步掌握反弹道导弹技术。2013年1月27日,中国再次在境内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美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全过程示意图
估计昨天的试验又有了新的技术突破,看情况预计不久就可进行实战部署。
一般认为,对弹道导弹的拦截而言,美国技术最为成熟,包括初始段拦截、中端拦截和末端拦截都在其考虑和实施的范畴之内,其中初始段拦截美国希望并实践空基激光武器,中段拦截和末端则采用反导导弹实施,反导平台多为海基或陆基两种。
美国路基反导拦截导弹改造后也可以具备反卫星能力
中国进行的中段拦截试验,其难点就在于导弹在大气层外飞行,速度极快,因此对中段拦截技术要求极高。中国的此次试验成功表明,美国在此领域的技术垄断已被打破,预示着中国在技术领域有了自己独到的东西,为此中国又多了一种最重要的现代战争防御手段。正像有分析认为,中国打造中段反导能力的战略意义绝不亚于“两弹一星”工程。中国已经三次成功进行反导试验,标志着包括信息处理、侦查预警、拦截武器、武器传输、制导精度和反应速度在内的反导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