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国人民都在享受国庆长假带来的闲适或者拥堵,周边局势却没有因此消停。就在国庆节当天,解放军战机再次升空,拦截抵近侦查的美军飞机;周四(2日),美国国防部又公布中国试射东风-31B型战略弹道导弹的消息;加上国庆期间的各类消息,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一点也没有因为假日放松。
而在国外,一面是北约各国“添油”式增加对伊斯兰国的空袭,一面是乌克兰两派在“停火”的幌子下大打出手,即使韩国空调风力再大也无法削弱他们的火气。
我们暂时不去理会缺乏重大进展的国际局势,看看中国和一些周边国家在国防科研领域都取得了什么新进展。
乌克兰两派在“停火”的幌子
另一个篮子里的鸡蛋
本周四,美国国防部公布消息,称中国在9月25日试射了一枚全新的洲际导弹,美国国防部判断其为中国新研制的东风-31B型洲际导弹。根据美国研究人员的判研和其他消息,该型导弹装备了多个弹头,结合中国的技术水平,该弹应该具有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能力。
东风-31杀伤力很大
早在2003年前,东风-31及其改进型东风-31A型就进行过试射。时隔十多年,中国在该弹基础上试射一款新型导弹并不寻常,尤其是更大、射程更远的东风-41弹道导弹已经进行数次试射,此时再开发另一种用途接近但却截然不同的洲际导弹,着实有些令人意外。
如果我们梳理一下东风-31弹道导弹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它最初是专门作为大规模核报复武器使用的。该弹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制,90年代进行首次试射,射程8000公里,可携带载荷1-1.2吨,去掉数量不等的各类诱饵和载具后,其战斗部主要是一枚威力在10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武器。其发展型号东风-31A的开发时间略晚于东风-31,主要通过弹体减重和改进固体燃料配方增大了射程,达到10000-11000公里,但弹头基本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