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次反导实在是太牛了 让某国彻底废了
2014年7月23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反导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次反导与前几次反卫、反导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是用词。2007年打卫星,本来我们没有承认,后来因为西方和美国大呼小叫的告状,说撞击产生了三万碎片,第三天央视才说是一次空间试验。这是反卫,此后,中国再没有用直接撞击的办法试验反卫,但是换了别的办法,这个目前还在保密。
2010年和2011年以及2013年,中国三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是这样说的。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试验。这次是“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反导技术试验”少了一个“中段”,多了一个“技术试验”。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说是中段反导拦截试验,突出了“中段”,这个中段一般特指洲际导弹的中段和远程弹道导弹的中段。这次应该是类似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萨德的战区反导拦截,高度大约在100公里左右,属于末端反导拦截。
被认为是2013年1月27日中国境内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的图片
对于中国,这次反导的意义重大,说明中国在全面发展反导系统,就是分层拦截能力。分层拦截理论提高了拦截概率,属于对弹道导弹的多次拦截,丰富了拦截手段。这里要区别防空和反导的概念,这里说的反导一般特指战略反导。
目前,反导最先进的技术就是动能撞击反导,核心技术就是KKV,EKV,MKV。现在也只有中美在搞。俄罗斯、印度、以色列都是破片杀伤,效率远不及动能撞击精确和有效。
美国在范登堡空军基地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测试,采用的是动能撞击反导
有朋友认为利用KKV反导反卫最难的是打击二万到三万公里的静止轨道上的GPS和通信卫星等。
其实,最难的是利用KKV大气层内反导。大气层内使用KKV的难点主要是KKV的气动外形不适合在稠密大气内进行矢量机动。不过,最难的往往又是最有效的,技术上一旦突破,一般国家的中短程弹道导弹基本就算全废了。
大气层外中段拦截的优点是拦截弹的红外导引头工作不受大气影响,难点是难以区分弹头与诱饵、雷达容易受到金属箔条等辅助突防装置的干扰;大气高层拦截的优点是可以区分弹头和轻诱饵/箔条,难点是大气层内强烈的气动光学效应对拦截弹红外导引头的影响,而且拦截窗口时间比中段拦截更短。
应该说,对于速度相同的靶弹,大气高层拦截要比中段拦截更难。对于采用了诱饵等突防装置的靶弹,为了提高拦截概率,大气高层拦截技术是必须要掌握的。大气高层拦截与大气低层拦截共同构成末端双层导弹防御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拦截概率。而中段拦截技术可以用于拦截速度更快的中远程和洲际导弹以及反卫星,作战区域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