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跟皇后分居,生活无人过问,十分清苦。据给光绪看病的周景涛回忆,皇帝的书房十分简陋,椅子上的坐垫已经磨破了也不换新的,跟他见过的江苏巡抚端方的书房相比,简直有天上地下之别。一次前往天坛祭天,光绪穿着不合脚的破鞋,走起路来“扭扭捏捏”,跟不上侍卫的步伐,为此不得不请求侍卫放慢脚步。据说在一年冬天,涵元殿纸糊的窗户破了,都没人给补一补,这在北国严寒的冬天,光绪在凛冽的朔风中竟冻得浑身发抖,手足麻木。
在囚禁的日子里,光绪还需要向慈禧请安。每天清晨,慈禧派人来瀛台接光绪帝前往紫禁城,让光绪陪她召见大臣,然后再把光绪送回去。在召见的过程中,光绪基本是摆个样子,虽然有时慈禧也让光绪问话,或者象征性地征询他的意见,但光绪话不多,并揣摩慈禧的意思,尽量迎合。慈禧心安理得地把持国家大权不放,根本不提归政的事儿。据说光绪“容颜憔悴,若有重忧,从来未见片刻开朗或偶一强作欢笑;谨言慎行,唯恐大祸随时及身”。光绪虽名为皇帝,但下人们大多不太把他当回事儿。当时,慈禧喜欢看戏,按例,开演的时候先让光绪身穿戏装上台,像演员那样出场环步一周,这是模仿“二十四孝”中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向慈禧表达孝心。光绪拉不下脸不愿上场,在台下嘟囔说:“这是何等时光,还唱得什么戏?”小太监在一旁质问:“你说什么!”光绪急忙解释:“我胡说,你千万莫声张了。”
囚禁光绪皇帝的瀛台
光绪帝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地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他在瀛台读书,记日记,写大字,在岸边散步。太监贼眉鼠眼地跟着他,谁也不说话。逢年过节,瀛台鬼冷冰清,光绪自己动手打扫房间,手拿竹竿挑落大殿里的蜘蛛网,然后提笔写几副春联,领着太监贴在门上。自我欣赏一番之后,就傻呆呆地看着落霞满天,听着民间市井的爆竹声,一言不发。
除此之外,待奉光绪的太监,均经慈禧的心腹李莲英亲自挑选,对光绪名为服待实为监视。据说某年的冬季,南海水面已经结冰,一天,光绪微服出行,孰知刚走不远,便被守门人发现,即“跪阻”返回。事后,慈禧太后闻知此事,居然命人把水面的冰凿开,以防光绪逃走。
被囚禁的日子光绪帝郁郁寡欢
其实,当年的光绪在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还有有一定的抱负的,这个从光绪发动戊戌变法便可以看出。他再明事以后,一直立志想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保护家园赶走日寇。但是苦于当时的清政府过于腐败,光绪势单力薄,不得不逆来顺受于慈禧。据《德宗遗事》记载,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正阳门城楼毁于炮火,回銮不久,慈禧跟大臣们研究修复事宜,光绪曾建议“留此残败之迹,为我上下儆惕之资”,被慈禧拒绝。他在瀛台的卧室里挂着一件破破烂烂的小褂,太监要拿去清洗,光绪阻止说:“此乃自陕至京,数月不换之小褂,与我患难相依,故留为纪念。”
也许,满有一腔抱负的光绪是生错了时代,他的一生尤其是被囚禁之后充满的寂寞,甚至在最后都不能看见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一眼,实为遗憾。
光绪帝自幼多病,脾胃虚弱,成年之后又添了遗精的毛病,由于得不到很好的调理,病情越来越重。他年轻的时候尚能坚持,但此后则日见恶化,出现病入五脏、气血双亏的问题。此时他百病缠身,心悸、失眠、咳嗽、关节痛等不一而足。在得知自己的爱妃珍妃死讯之后,光绪的内心郁郁寡欢,于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傍晚,光绪皇帝在中南海瀛台的涵元殿逝世,仅仅享年三十八岁。而在光绪驾崩的第二天,慈禧便去世了,终年七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