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明十三陵的背后故事:明光宗因两粒药丸丧命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3-09 17:27:19

  永陵:差点被勒死的嘉靖皇帝

  埋葬嘉靖皇帝和他的三个皇后的陵墓是永陵,这是解放后修缮过而没有开放的明陵之一。永陵是十三陵中的第八座陵,建于1543年,启用是在1566年。永陵的门面仅次于长陵。嘉靖皇帝在位45年,陵墓是他活着的时候修建的,因而投入很大。文献记载:“永陵既成,壮丽已极,为七陵所未有。”可惜,未开放的永陵只能通过大门缝往里面看看。尽管祾恩殿已不存,但通过殿基就可以看到,其门面比其他陵大许多,金柱基石的直径达1.1米,只比长陵的少2厘米。陵中巨大的御路石雕龙凤戏珠的图案,也是首次出现于皇陵中(后来的定陵亦是如此)。

  嘉靖皇帝重用奸臣严嵩,打击清官海瑞,政务上没多大的建树,而且非常信道教,最终因服用过多的仙丹而死。他在宫中相当暴虐,喜怒无常,因此在位时发生“宫婢之变”,几个宫女差点将他勒死,结果不仅参与此事的16名宫女被凌迟处死,而且连及二位妃子和其他200多人殒命。

  十三陵的无字碑底座四角的图形很有意思。无字碑是从嘉靖皇帝开始有的,此前的陵,除长陵原有外,均没有无字碑。嘉靖时期一一补加,但碑座底部四角均是水纹。嘉靖以后的皇帝陵前无字碑,则四角是鱼虾龟蟹四种水生物。

资料图:明十三陵

  昭陵:少时不受宠的穆宗皇帝

  昭陵在定陵以南,埋葬着嘉靖皇帝的第三子——穆宗皇帝朱载垕和他的三个皇后。由于十三陵中除了长陵,其他各陵的陵门、享殿清朝修缮时门面均被缩小,后来地面建筑基本被毁,各陵在嘉靖年间建立的功德碑亭,也均不存,只剩下露天下的无字碑体。因而想看看十三陵中等规模陵的模样,那么就看昭陵,这个陵近年按照明代制式恢复了原来的祾恩门、祾恩殿和碑亭,以及被李自成起义军烧毁的明楼。

  穆宗生前没有预建寿宫,昭陵原来是为世宗母亲准备的,结果后来世宗母亲葬钟祥显陵,于是穆宗皇帝死后,他的儿子朱翊钧决定原来为奶奶准备的地宫给父亲用。

  昭陵的最大特点,是率先形成了完备的“哑巴院”制式。明朝的帝陵从献陵到康陵前后六陵。宝顶封土呈自然隆起之态。昭陵则不同,宝城内的封土填得特别满,几乎与宝城墙等高,封土前部有弧形砖墙拦挡封土,并与方城两侧的宝城墙内壁相接,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月牙形院落,人们俗称为“哑巴院”,并称院外月牙形的墙体为“月牙城”。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