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打开电视机,关于抗战剧中八路军使用的“枪”,观众们耳熟能详的当数“汉阳造”。但有的剧动不动就把“汉阳造”比成“烧火棍”,难道“汉阳造”的质量就真的那么差劲吗?
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诞生“汉阳造”
“汉阳造”还得从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说起。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将原来打算建在广州的铁厂项目带到湖北,积极筹建“汉阳铁厂”。1896年,汉阳铁厂引入民间资本,由“官办”性质改制为“官督商办”。半官半商且由有“中国商父”称号的盛怀宣接管铁厂,他以商人的眼光关注产品质量,斥巨资购进新机器。新机器炼出来的产品,经英、德专家鉴定为少见的头等钢。
此后,在“汉阳铁厂”周围一带崛起了大批“汉阳造”系列品牌。产品涵盖军工、民用,还有少量供外贸出口,当时通称“汉阳造”,成为一个在国内代表着“湖北造”,在国际则代表着“中国造”的声名显赫的品牌。2012年11月,一段铸有“1902年汉阳铁厂造”字样的铁轨在四川达州县的一处铁路桥上被发现了,后经证实它是汉阳铁厂为早期中国铁路所生产的3300公里铁轨中的一段。
资料图:“汉阳造”步枪
经多次改良“汉阳造”设计更趋合理
张之洞在决心造枪之始,就已经做了“技术起点务必求高”的定位,便派人四处考察列强的枪支。当时,清朝官员普遍迷信德国“毛瑟”枪。其实,“M1888式”是由德国“步枪试验委员会”研制的。该枪在德国正式服役后不久,即被指有设计缺陷,德国军方遂决定放弃对该枪的采购计划,并准备把“M1888式”的生产线和技术卖给其他落后国家,于是对中国谎称“M1888式”为“毛瑟”品牌之一。
尽管“M1888式”有设计缺陷,但采用了无烟火药和金属包裹弹头等技术,这在当时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列强仍以“单发黑火药枪弹”步枪为主的背景下,“M1888式”步枪亦可谓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步枪之一。
这种完全仿制的早期“汉阳造”产品质量如何呢?这可从当时清军“神机营”官员汪洪霆在射击试验后给张之洞的电文里窥见一斑:“枪距四百八十弓,每放二三十出,中九成。”但是,彼时的“汉阳造”在国人眼中并非十全十美。1904年,该枪进行了改进,去除了枪管的套筒,以护木取代,通条改放在护木之中。经多次改良,“汉阳造”的设计更趋合理、技术更加成熟,渐渐获得大部分使用者“性能可靠、结实耐用”的褒奖,以致后来全国多地的兵工厂纷纷放弃自己原来的仿制枪型,转而仿制“汉阳造”。该枪参加了中国包括“抗美援朝”在内的以前所有战役,武装了晚清新军、北洋军、国军、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以及包括游击队、土匪在内的各种非正规武装,一直是中国主力步兵轻武器之一,在我国近代兵工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无疑是“汉阳造”质量并不差的最好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