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萧太后惊人“婚外情”:竟然意外死在回京路上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0-18 09:57:45

  1004年冬天,北风呼啸,吹来潮水般的辽国兵。着名的萧太后——萧绰,和亲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娘儿俩一齐上阵,这次主动开战的理由是:收复失地——从赵宋手里,夺回瓦桥关以南的十个县。20万大军,滚滚而来,先头部队,巧妙地绕过驻防森严的重镇,集中兵力围剿那些把守松弛的关口,时间不长,竟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澶州就是现在河南濮阳,距宋都汴梁,不到一天路程。

  萧太后来了!汴梁城立刻陷入了巨大的恐慌。朝臣们争得面红耳赤,有的想求和,有的要迁都,其实,都是缩头乌龟出的馊主意。皇帝赵恒非常年轻,他既不想迁都,也不愿投降。正在举棋不定之际,宰相寇准强烈建议“赌一把”——既然辽国帝后已经杀到了家门口,大宋皇帝还不该御驾亲征吗?倘若陛下能沙场督战,定会军心大振、打败辽寇。

  赵恒还算有血性,他果真按寇准的意思,北渡黄河,而且登上了澶州城头。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宋辽两国,最高军事统帅全都冲上了前线,双方官兵,能不拼命吗?

  和当年保卫幽州不同,这次,萧太后娘儿俩属于“客场作战”。赵恒一露面,力量的天平随即倾斜。澶州方面,“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地利、人和,全部倒向了宋朝军队。与此同时,辽国名将萧挞凛遭伏击、被射杀。听到这个消息,萧绰几次掩面大哭。

 



资料图:萧太后

 

  萧太后眼睛雪亮,她绝不做没有胜算的赌博。战不胜,就和,萧绰率先吹风“和谈”。既然辽国外交出现了松动。赵宋巴不得立刻休战,于是,一拍即合,最终促成了“澶渊之盟”。这份盟约各有所图,辽国要实惠,宋朝要体面。最关键有两款:一,物质。宋朝每年给辽国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二,名誉。两国结为兄弟、互不侵犯;宋朝皇帝认萧太后为“叔母”。凭空多出个“婶娘”,赵恒及其朝廷,一点儿都不光彩。

  一纸“澶渊盟约”,写尽了萧绰得意之笔。她本不尚武,却用强弓硬弩换取了一段休养生息的和平岁月。她无心权谋,居然修炼到举轻若重“善将兵”、举重若轻“善将将”。小女人,大智慧,这是辽国百姓的福分。盟友也好,政敌也好,纷纷对她挑起了大拇指。

  老子崇尚:“治大国,若烹小鲜。”萧绰深得“烹小鲜,治大国”之妙。比如内政:她既不得罪契丹人,也不疏远汉人。整肃吏治,一律开科取士,网罗天下英才。鼓励农桑,帮穷人垦荒屯田,力争都能填饱肚子……再比如外交:她一面把高丽推为“假想敌”,麻痹赵宋;一面和西夏做生意,大量囤积粮马、兵器等战略物质。这种诡异的韬养策略,正像她新寡时妩媚、哀惋的泪光。一个意思:示弱取怜,积蓄力量。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