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值班室无人行窃
于是顺藤摸瓜下去,案犯锁定:军机处章京刑部郎中萨隆阿。案情根据萨隆阿的口供如下:八月十七日在军机处上早班时,本来是在满人值班室班的他,顺步窜入汉人值班室,看见一个柜子洞开,里面是金灿灿的天王金印,于是顺便拿了,用包裹裹着带出来,一周后交给“盛万”首饰铺给熔了,工钱四十吊,熔成金条十根。
估计这哥们穷得实在维持不住了,拿了两根到恒和钱铺兑现了,剩下“八根一小块一小包”,塞在家中的炕头里。怎么还有一小块和一小包呢?案犯供认,原来是熔铸得不规范,那“一小块”是从其中一根上面折下来的,“一小包”则是从原来的金印上砍下来的,估计金印也不是一整块金铸造的。
至此,案情大白,人赃俱获,内务府说萨大人“目无法纪,胆大已极”,至于怎么处理,据说要斩首,到底有没有斩首,本文无可奉告。
对于这位仁兄偷鸡摸狗的行当,本文没有进行批评教育的意思,只是想穿越时空提醒他一句:哥们,你为了补贴家用却毁了一件极其重要的文物!
失窃案二:
乾隆时盗贼飞檐走壁两次潜入大内
萨隆阿是清廷中高层官员,身在机要重地值班,作案比较方便,加之个人修养不到家,窃个金印不足为奇,而那些处于底层的所谓闲杂人员有没有可能在宫内作案并得手呢?且看乾隆时候的档案。
这是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总管内务府部门给乾隆的奏章,翻出大清皇宫盗贼一大箩。首先是该年八月七日,宁寿宫履顺门,从墙上跳下一个飞贼,此君轻功了得,武功却马马虎虎,当即被值班太监抓获。还搜出其藏在天沟内的赃物:铜锁一把。推测其在宫内潜藏不止一日了!内务府的报告又说:前一年还发生银库失窃案,至今仍未破案。更离谱的是,内务府的报告说:有个叫郭四五的飞贼,居然两次潜入大内,这些人“必系惯飞檐走壁猾贼”。看来武侠剧里面所谓的侠客在警卫森严的皇宫来去自如的故事,还不是没有依据的。
假冒当差入宫盗窃
内务府这份报告建议:对于值班太监,虽然要犒赏他们擒贼有功,例如王成,赏银二两,但 “功罪亦难相抵”,总管太监王成被罚六个月薪水,再罚一年的钱粮,抓贼的功劳白立了,赏赐的二两银子基本连个安慰奖都不算。
乾隆对此批示:依议,钦此。
内务府的报告指出了窃贼频繁出入的原因:原来是某些宫殿在进行整修,出入人员繁杂,导致散工后可能有人潜藏在内,而太监又没有“逐处搜查”,于是让皇宫治安形势复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