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揭秘:乾隆皇帝为何在昆明湖畔建一艘大“石船”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9-19 07:48:12

  早在1961年就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颐和园,其湖光山色、亭台楼阁美不胜收,坐落在万寿山西麓岸边、昆明湖西北部水中的石舫更是格外引人瞩目。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建这样一座水上建筑?

  颐和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清漪园历时15年竣工,是清代北京着名的“三山五园”即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在火烧圆明园的同时也将清漪园付之一炬。佛香阁、排云殿等建筑均遭到严重破坏,长廊被烧得只剩11间半,石舫舱楼也被全部焚毁。

 

  

  舫是中国传统园林中最独特的一种水上建筑,它的建筑外形和内部结构都与舟船极为相似,故称之为“舫”。这种舫式建筑不仅可以丰富园林中的景致,还可以供人们在舫内游玩宴饮,观赏周围的湖光山色。舫的下部船体通常以石头筑砌,上部船体为木制结构,整座舫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头舱约占舫长的二分之一,歇山顶,给人以气势非凡之感。中舱内往往有一堂隔,以分作内外两舱。尾舱两层,登楼可极目远眺;船头一侧通常置石条仿跳板,以供人们借此从池岸登船。颐和园“石舫”堪称中国园林建筑中的”舫之珍品”,船体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镌刻有砖雕装饰,整座石舫既精巧华丽,又不失典雅恢宏的气势。

  不过,乾隆皇帝在昆明湖畔建一艘大“石船”并不单单是因为对“舫”情有独钟,而是还别有一番用意,这在他的《御制石舫记》中即可以看出:“若夫凛载舟之戒,奠磐石之安,虚明洞达,职思其居。”为建石舫,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诗:

  “雪棹烟蓬何碍冻?春风秋月不惊澜,

  载舟昔喻存深慎,盘石因思奠永安。”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建“舫”之初衷,其实是想借用古训中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来告诫后人“水不能覆”,并喻示清王朝坚如磐石。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