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死与没死,是火烧而死,还是活到自然死,干康熙帝何事?
干康熙帝大事。
原来,康熙帝祖上推倒了明朝,把朱家龙椅弄到满清屁股下面,龙椅坐是坐上了,只是还没坐稳,在康熙帝那会,出了一些真真假假的朱三太子案,流传明崇祯帝第三子尚在民间,一些人即以朱三太子为号召,今天是张三自称朱三太子,明天是李四他举为朱三太子,大家听说“故主”还在,心思活跃起来了,有人就扯起大旗举兵抗清了。这一系列谋反案,史称朱三太子案。
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建文帝还能活着吗?不把建文帝烧死,那么,大家都会以为朱三太子也没死,明朝之遗老遗少与遗民遗士,心里哪得安定?得一把火将建文帝烧死才是,烧死了建文帝,也就烧死了明朝遗民复明的一个念想。康熙帝是搞政治的,他对知识分子毫无政治敏感性,将历史真实性凌驾于政治敏感性之上,哪能不冒火?于是他“集部议”,集合皇史工作人员,做了一通重要讲话,对重要史实定了调子,他为专家提供观点,专家为他提供证据,把史实给拍板确定了。康熙帝就这样开创了历史为当局服务的入关新局面,把一切历史做成了当代史。
时光从康熙流到了乾隆,满清江山已是坐稳了,各地的“朱三太子”,要么被斩尽杀绝了,要么做定清民了,建文帝焚死没焚死,不是敏感词了,乾隆四十二年,乾隆下诏修改《明史》,关于建文帝结局,修改为:“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诡云帝尸。”原来那把火是朱棣放的,朱棣放火之时,建文帝早没了踪影,朱棣导演了一个“死亡现场”。可怜的建文帝,在朱棣那里被死亡了一回,到了康熙帝那里还得继续被死亡。
历史复归真相,让大家开始满怀信心:历史终究是历史,真相毕竟是真相,政治把历史真相埋了,时间将把其刨出。有这种信心毕竟是好的,只是谁知道要等待多久?而时间并不是真相的保持者,老实说,时间更是历史破坏者,历史真相的物证人证都是时间给最终破坏的,何况,若历史既已搞混,那就假作真来真亦假矣。建文帝被焚死一说,到今也是主流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