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块石太监墓群一处坐北朝南、没有编号的墓坑外,已聚集了数百名群众。在3座待考墓前,金牛区文化馆文物管理所所长姜翼德指着最左边一座说:“这座墓明显被盗过。今天我们要开的是旁边两座可能未遭盗的墓。”而旁边的两座墓紧紧相挨,高近4米,宽约2米,均呈八字形墓门、半月形墓顶。
10时30分,考古队及相关人员进入墓坑,开棺工作正式开始。3名工人首先跳入右墓坑中,用铁锤和钢钎为墓门石松土。10分钟后,最高的一块墓门石被掀下地,随后坑旁“待命”的推土机将墓门石运到一旁。约30分钟后,刚好将墓门遮掩住的3块墓门石被全部运走。但墓门依然被墓门砖遮住,只露出门两边的对联:“此身难寄慈云寺,元气还归上寿乡。”姜翼德介绍,明代时五块石一带有一座“慈云寺”,太监受腐刑后无“元气”,无法魂归寺庙,因此从对联可判断此墓主人应为一太监。
紧接着,左墓的两大块墓门石也被运走。墓门同样有一对联:“威凤脉连开寿城,卧龙祠近培昌风。”工作人员称:“此墓内极有可能为一女性。”顿时,人群中发出一阵议论:“太监怎么和一个女的葬在一起?”
资料图:考古现场
11时50分左右,两座墓的墓门砖全部被工人运到一旁。红色和紫色的石制墓门呈现在人们眼前。
巴掌大青花瓷碗价值十余万元
12时,工人们小心地推开了右墓门。“哇———”大声的惊叹几乎在推门的同时从人群中响起:瓷碗、陶俑、花瓶和香炉等10来样供品摆放在供桌上。市文物考古队的技术人员胡大刚此时已穿好一身白色的隔离服,戴上口罩、隔离帽和胶手套,进入墓室收拣供品。现场其余考古工作者均戴上了口罩。胡大刚将供品一一小心拣出后,放在塑料袋中并标识。其中一只瓷碗的做工相当精致,通体雪白,几乎呈半透明状。据工作人员介绍,明代青花瓷工艺相当有名,所有的供品中只有这个巴掌大的碗系青花瓷,也最值钱,估计市价在十余万元。
其他工人则将左墓的门锁撬开,但是推开墓门,里面却空空如也,未看见任何供品。又是一阵议论从人群中发出:“怎么没有供品?不像被盗过啊。女墓中难道不放供品吗?她和右墓的太监究竟是什么关系?”
一整块石雕成供桌重达几吨
下午2时,六七个工人走进右墓室,使出吃奶的劲才将供桌挪出墓门。这个88厘米长、53厘米宽、50厘米高、重达几吨的供桌引起围观群众极大的兴趣:暗红色,上面有白色细线花纹。一自称“很懂”的工人看后竟惊呼起来:“这是一整块石雕成的。”据他称:这么大而重的石块雕成一整张桌,实在不简单。供桌一侧,一排小字隐约可辨:“大明壬戌春正十二太公之玄末潜灵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