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增援
前3批被围几乎被我军全歼
1944年3月5日凌晨1时50分,车桥战役打响。攻城部队进展顺利。战士们在夜色掩护下,从四面八方越过外壕,架起云梯,爬上围墙,很快攻占了围墙上的所有碉堡并迅速攻入镇内,到中午,残敌被压缩在镇内工事中,仅剩残喘之力。午后时分,从曹甸、塔儿头向车桥增援的伪军,被52团阻于大施河以南。紧接着,淮阴、淮安、泗阳、涟水等地日军第65师团一部900余人,先后分5批乘汽车和装甲车奔向车桥。
粟裕指挥作战
晚8时,新四军实施“反冲击”,向集中在韩庄的日伪增援部队进攻。在间杂着白刃肉搏的激烈战斗中,日伪军遭到重大伤亡,开始溃逃,并旋即遭到我军包围。此时,日伪增援车桥的企图已经宣告失败——增援部队反而遭到包围。到了6日凌晨前3批增援部队已被歼灭大部,这时日伪军第4、第5批增援姗姗赶来,而他们能做的仅是接应前批增援部队的残兵撤退了。
新四军打退日伪援军后,没有占领车桥。6日,镇中残余的日军也趁此时机逃回淮安城。不过新四军没有停下脚步,从7日到13日,战士们进一步向车桥周围出击,拔掉据点12处,进一步扩大战果。车桥战役宣告全面胜利。
粟裕视察前线
车桥一战,共歼日军大佐以下460余人、伪军480余人,合计近千人,新四军指战员受伤185人,53人牺牲。粟裕的捷报传到延安。窑洞里,新四军军长陈毅发了嘉奖令,毛泽东当场说了一句:“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这一“预言”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成为现实。朱德后来也说,“粟裕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