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而政治则是不流血的战争。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时宋太祖赵匡胤龙潜;值周世宗病死,子柴宗训即位,年方七岁,主少国疑。公元960年,时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行至陈桥,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史称“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
将士们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这场兵变,没有血流成河,哀鸿遍野,更没有狼烟遮天,兵连祸结,后代评价这场兵变“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王朝的奇迹”,这次兵变之所以能顺利进行,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当权者的远见卓识。兵变之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迫使周恭帝禅位,夺下后周政权,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结束了五代十国的黑暗混乱,这就是大宋皇朝三百多年的统治的开端。
赵匡胤只做了十六年皇帝,于公元976年11月14日在深宫之内暴毙。二十四史中的《宋史》中没有太多关于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相关记载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
史称“烛影斧声”,即指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践祚的谜案。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在去世之后,皇位并没有按照惯例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