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德国便击沉了法国载运华工赴欧洲的“阿托斯”号船,溺死华人约500人。2月9日,中国当时的政府在获知“阿托斯”号轮船沉没的消息后,向德国发出照会,抗议无限制潜艇战。见时机成熟,美国驻北京公使芮恩施接奉美国政府训令,开始劝请中国对德绝交。日本在与英法缔结了秘密协定后,也改变了原来的政策,不阻挠中国参战。于是5月1日,段祺瑞内阁通过参战案。
不过令人吃惊的是,北洋政府之所以参战的目的之一竟然是为了取得日本贷款,扩大实力以对付南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力量。后来由于发生了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等事件,直到同年的8月14日,冯国璋代理总统后才决定参加协约国,正式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并成立了北京督办参战办事处,由日本武官斋藤任顾问。在协约国船只继续使用中国口岸时,北洋政府扣留了当时在上海和厦门两地共约4万吨的德国船舰,然后移交给协约国使用,并以此换取协约国的一些让步,如庚子赔款延付5年,关税提高到货物实价的5%等。
按照国际公约,凡是交战双方在中立国家领域之内的船只应在宣战后的24小时内撤离,否则,中立国家有权解除其武装并监视其行动。据此,北洋政府海军部已于未宣战前,以中立国地位,派少校副官陈绍宽前往解除留在上海的德奥商船的无线通讯,并拆卸其部分主要航行工具。
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
1917年春,由海军第1舰队司令林葆怿在上海汉口路3号设立办事处,专责与上海海关港务处英国人戴乐尔联系,监视德、奥船只和互换情报。不久,林葆怿率舰队南下护法,直至北洋政府正式对德、奥宣战。德国留在扬子江的军舰和停留在上海的德奥商船均为中国北洋政府海军部收管,共计有浅水舰2艘、拖船1艘和2000吨以上至1万吨不等商船10艘。
陈绍宽像
另有一艘同级浅水舰上的德国官兵在广东拒绝向中国“永翔”舰投降,于3月16日自爆沉没,后发现船体和发动机早被破坏,显然蓄谋已久。这是近代中国海军首次成批接收外国舰船作为战利品。在俘获德、奥船舰之际,中国海军同时俘虏德、奥军官及船员水手约300人,均按国际法予以优待。后来在1920年,这些船舰部分编入当时的中国海军。其中有一艘缴获的货船竟然一直用到1949年,并被国民党军开到了台湾。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订《凡尔赛和约》,并于1920年1月10日生效。和约包括序言、正文440条和议定书。主要内容有:规定了国际联盟的组成、宗旨,会员国的权利和义务及有关建立委任统治制度的规章等;关于德领土的规定,根据和约,德国领土减少约1/8,人口减少约1/2;规定将德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分别由英、法、日、比等国瓜分;对德国的军事力量规定限制条款;关于经济条款和赔偿问题,和约也作了具体规定;关于惩处战争犯罪问题,和约规定组织特别军事法庭,以审判犯有“侵害国际道德及条约尊严”罪行的前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协约及参战各国有权对“被控违犯战争法律与惯例”的行为者进行审判。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的制定,本该收回战前德国在中国强占的一切特权和利益,但和约却规定将德国霸占中国山东的铁路、矿山、电讯设备、胶州地区的租借地及其他特权和利益转让给日本,遂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直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迫使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不得不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软弱无力的中国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参战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