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马岛之战大起底:这是一场注定要打的战争(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9-20 11:31:36

      英国则以该岛为英国人最早发现为由,于1832年和1833年先后出兵占领西岛和东岛。为显示主权,英国人在岛上设置了总督府及其他行政机构,向该岛移民,并挤走了岛上土著居民。此后,马岛便沦为英国殖民地。但阿从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1958年,英阿两国关于马岛的争端被诉诸于合国,联合国先后4次通过决议,要求英阿两国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由于双方均不愿从本国的立场上后退,这种谈判只能是谈谈停停,吵吵争争,成为马拉松式的谈判,英国也因此控制着该岛100多年。

      后来,由于发现该岛海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争议更发展为争斗。1982年2月26日,英阿关于马岛的谈判又重新开始,但是这一次,阿根廷人显然已对谈判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他们已不指望能从谈判桌上得到什么,他们之所以愿意谈判只不过是故意放出来的烟幕。此时阿军方正在悄悄准备一项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他们决心要以牙还牙,用武力来收回对马的主权。

      此时,阿根廷海军拥有各型舰船34艘,主要作战舰艇18艘;空军作战飞机223架,能用于作战的154架;海军作战飞机49架;阿军守岛部队有1个海军陆战旅,3个步兵旅,共约15000人。而英方拥有特遣舰队共有舰船111艘,其中作战舰艇44艘,辅助船只22艘,商船45艘,两栖运输船20艘,舰载“鹞”式飞机28架,空军“鹞”式飞机14架,海军陆战队及步兵旅等9000人,另外还有一些特种部队。值得指出的是,特混舰队还包括航空母舰“无敌”号和“竞技神”号及2艘核动力潜艇。据英国国防部自己宣称:这是“除两个超级大国以外最大的一支特混舰队”。

      通过军力对比,可以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英阿双方的军事实力显然不在同一个档次上。这似乎也在冥冥中预示了这场战争的结局。

2.jpg

马尔维纳斯群岛聚集大量军事舰艇

      但问题是,既然军事实力相差如此悬殊,阿根廷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呢?

      这里面有领土主权的原因,也有历史遗留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却是来自阿根廷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1981年的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到11.4%,制造业产量下降为22.9%,薪资成长只有达到19.2%;国内的受到越来越多支持的工联决定发动长期性大罢工,军政府受到人民的唾弃与憎恶。

      于是,当时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领导人加尔铁里,决定通过一场干净利落的马岛战役,以其胜利的结果来转移公众的焦点。

2.jpg

发动马岛战争的阿根廷前总统加尔铁里

      当时的阿根廷海军司令霍黑·阿那亚是加尔铁里的铁杆支持者,此人一向秉持反英的立场。因此,两人一拍即合,在得到加尔铁里的命令后,霍黑·阿那亚迅速召集部下制定了登陆马岛的计划,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罗萨里奥”计划。按照这个计划,阿军投入的两栖登陆部队为3,000人,借由优势兵力压倒并包围马岛上驻守的寥寥无几的皇家海军陆战队与当地警察,迫使其投降以减少无谓伤亡。待占领成功后立即将岛上的战俘与居民驱逐出境,然后,登陆部队应于48小时内完成撤回原驻地的任务,而马岛最高行政官改为军事总督,并配署500名宪兵进行军事统治。

      这个计划简直是太不把英军看在眼里了,因为在当时的阿根廷领导人领导人加尔铁里看来,“做梦也没有想到撒切尔夫人会为了一个荒芜的岛屿派遣如此庞大的特遣舰队,万里迢迢到南大西洋来”。可事实上,撒切尔夫人把全部赌注都压在了马岛上,她宣称:“福克兰(即马岛)已经成了我的生命、我的血液。”

      在这种阴差阳错的形势下,阿军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英军是怒气冲冲势在必得,于是,一场海上鏖战就在所难免了。

      一般情况下,在交战之前,象征性的国际斡旋是必不可少的开胃菜。这次也没能免俗。

      自英阿交恶以来,美国人就充当了调停的角色。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专门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决定派遣国务卿黑格调解马岛争端,消息一传出,英阿双方立即欢迎。于是,黑格带上30名随从,乘坐波音—707专 机,穿梭于伦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华盛顿之间,进行艰难的调停工作。

      但经过近一个月的奔忙,黑格无功而返。原因是阿根廷拒绝了美国明显偏袒于英国的建议。

      不过,他却说服了里根总统放弃“中立”立场。以阿方拒绝美国提出的“和平建议”为由,宣布公开支持英国,对阿根廷进行制裁。

      至此,斡旋大戏彻底结束。战争的乌云正在慢慢汇集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