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神秘的814地下工程:100万吨级氢弹炸不垮(2)

来源:米尔网 时间:2015-06-28 15:28:36

  陈怀文说,当时打炮眼用的是日本制造的凿岩机,重达50多公斤。风钻手施工必须头戴安全帽,面戴防尘罩,身穿工作服,外加防水衣,脚穿高筒水靴。各种机器发出的轰鸣声混杂在一起,震耳欲聋,一轮班下来,满身泥浆、臭汗,累得身体一靠墙就能呼呼大睡。

  “那里夏天温度很高,常达40多度,蚊子一窝蜂地钻了出来,战友们常常被叮得一身大包,痛痒难耐。到了冬天,川东的大山降了温,湿度又大,一股阴森森的冷气”,陈怀文讲,当时,洞内的施工条件很差,大家都用“五面石头夹一块肉”来形容,“肉”就是战士们的身体,“五面石头”就是坑道内上下、左右和作业面都是岩石。有的地段石质很差,还随时有塌方的危险。在“816工程”工地,曾有56位战友光荣牺牲。

  陈怀文说,知道“816工程”已经解密,并开始招商引资,计划开发旅游项目,建设国防教育基地,他和他的战友们奔走相告,欣喜万分。“816工程”神奇、神秘而神圣,因为它凝聚着当年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宝贵精神。

工程内景

  2003年4月,国防科工委对“816工程”下达了解密令,“816工程”的神秘面纱由此揭开。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二机部决定在大后方西南地区再建一个核工厂,有关部门即在重庆涪陵白涛镇选址。为保密,有关部门将凡是被认为有“问题”的人一律迁出,从此白涛的地名也随之从地图上消失。

  1966年夏,总理批准“816工程”正式上马,在当地人称为尖子山的大山里开凿岩洞,修地下核工厂,建设原子能反应堆,主要生产钚239核燃料,为生产原子弹服务。8342部队2万多官兵昼夜施工,整整挖了8年,而前前后后参加工程建设约有6万多人,挖出的石方量达151万立方之多。为战备需要,洞体工程设计可以预防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破坏。

工程内景

  为修建设该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洞厅共9层,高达79.6米,只核反应堆主厂房就高达69米,总面积1.3万平方米。山体周围共有大小洞口19个,根据不同规划,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应有尽有。洞里面共有大小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条,总长21公里。工程到停工,洞体已完成建筑工程量的85%,安装工程量的60%;总投资达7.4亿元人民币。

  1984年2月,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816工程”被封闭了起来,始终没有正式投入过生产。再后来,“816工程”中的极小一部分洞体被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作为物资仓库加以利用。该厂现已上市,成为重庆市的一个大型化工支柱产业。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