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日本”
到了夏商周三代,“禅让”的说服力也不够了,于是就产生“革命”和“天命”的理论。从此,当一个“真命天子”获得了足够的实力后,就可以向大家宣布:自己受到老天爷的指使(中国的“上天”到底是不是神,是什么样的神,这些问题恐怕没人能说清楚,反正它不像日本的天照大神那么实在),要去打天下、当帝王,这是光荣伟大的神圣使命。然后,他就底气十足地代表天下人去“革命”了,要么搞禅让(曹丕和赵匡胤就是经典案例),要么去造反(例子实在太多)。“革命”这个词汇的最初意思就是“革”除原来的最高老大来顺应天“命”。不光改朝换代,在皇室内部的相互残杀中也能看到这面旗帜。如果“革命”成功了,原来在台上的帝王和朝廷就必须全部完蛋,推倒重来,经常杀得血流成河。但怎么来证明自己得到了“天命”呢?这个事不太好办,因为老天爷不会说话。于是,周公就发明了“德”的说法来证明。
他是这么说的:周朝在治国方面做得比商朝要好,这是有“德”的表现;老天爷喜欢有“德”的统治者,所以周肯定得到了“天命”;谁要反对周朝,立马给坏果子吃。这种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来压阵的“革命理论”勉强说服了当时中华大地上的诸侯们(没人在乎小民们是怎么想的,当时还没有投票选举),取得了他们的拥护。但这只是在嘴上服软,等周朝的枪杆子变少了(西周灭亡后),诸侯们就开始“革命”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大混战)。
频繁的斗争
就这样,中国的各路英雄们一代代地坚持着优良的“革命传统”,不断在有没有“德”的争论中玩弄着“天命”(经常唱“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高调),前仆后继大开杀戒。祥瑞、谶语和劝进表这类代表“天命所归”的把戏也层出不穷,被拿来装点门面。
这套剧本被不厌其烦地演到了20世纪,而中国也随之经历了一次次的改朝换代和无数场血雨腥风,其夺权斗争的残酷程度应该能稳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各种造反,那真是杀人如麻。
频繁的斗争和王朝更替
古代日本的朝廷选择把天皇包装成天神,使权力争斗变得不那么残酷,使政治舞台上的各路人马逐渐学会了玩妥协,小民们也少掉了无数的脑袋。中国的“天命”则是野心家的发明,一个“真命天子”用完,就等着下一个继续用。打碎旧的,完全换新的。这种推倒重来的传统以无数人的死亡和屈辱为代价,换来了“真命天子”和开国元凶们的荣华富贵。在阴谋和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中国老百姓随后要和那些胜利者共同迎来一个“太平盛世”,而子孙们则要时刻准备着迎接下一个同样尸横遍野的乱世。你要问:为什么中日两国在远古时代就有那么大的差别?这个问题可就复杂了。学者们为此写过一堆著作,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全用上了。也许真是“天佑日本”吧。不过,好事有时也会变坏。到19世纪末,一群“聪明”的日本军人把中国的君主专制理论和“天皇就是天神”的古老传统混在了一起,制造出一种叫“皇国”的思想怪物,并用这玩意儿把日本人民忽悠成了神经病。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