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未果改换伎俩
不过,日本的伪钞当时虽然大量流入中国,但并未引起侵略者预期的恶性通胀。山田说,这一是因中国地广人多,伪钞流通和扩散能力有限;二是因日本为便于流通和兑换,主要伪造的是5元券、10元券等小面额法币,难以对千元面额的法币带来重大冲击。“货币战”未果,日本侵略者又改换伎俩,干脆直接用伪钞在中国采购贵金属、矿产等军需物资,实质就是变相掠夺。日本利用伪钞从中国掠夺的物资价值相当于1945年日本全年预算的八分之一。
侵华日军印制的假钞
二战后期,日本败象已现。登户研究所的其他特种机构如生化武器、气球炸弹、电磁武器等研究部门大多疏散到外地,但第三科的伪钞制造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战败。
现年87岁的正地次男曾参与登户研究所的伪钞制造。他告诉记者,日本战败后,研究所仓库内的伪钞仍堆积如山,上司要求赶紧销毁制造伪钞的罪证,以逃避战争罪行追究。正地和同僚不分昼夜泼油点火销毁伪钞。但伪钞燃烧后的灰烬仍能显出纸币痕迹,于是他们又把灰烬装入袋子扔到河里。
作恶者并未被清算
侵华日军印制的假钞
包括细菌武器试验、伪币制造等,登户研究所战时搞的各种“秘密战”研究在战后很长一段时期仍是秘密。山田朗认为,这与美国出于私心包庇日本的战争罪行有关。美军战后接收登户研究所后,要求日方研究人员提供研究成果和技术秘密,作为交换,那些人的战争罪行被免于追究。一些人后来甚至成为日本造纸、印刷等行业的大人物。如长期掌管登户研究所的陆军中将筱田镣,战后还当上了日本纤维学会会长,成为特殊造纸业界的权威。这与日军731部队中许多人在美军庇护下逃脱罪责,甚至成为日本医学权威如出一辙。山田朗告诉记者,有关日本侵华期间实施的“货币战”,中日学界的研究开展得还比较少,“为了防止重蹈覆辙,日本民众需要了解更多历史真实和日本过去犯下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