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水火不容竟然是为了这个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6-17 18:27:15

  公元前279年,武安君白起南下,迫使楚国都城东迁,那一次楚国将都城迁到陈。

  从人口经济交通的角度来看,陈是个好地方,通过鸿沟与魏国大梁相连,但是这里离魏国太近,此后与魏国爆发的多次战争,楚国并未占得多少便宜,因此东迁二十多年后,楚考烈王决定南迁。

  南迁的第一站,选择的是巨阳,但是巨阳这个地方城不大,也无险可守,对楚国来说只是权宜之计。

  楚国人还在继续寻找南迁的新都,后来淮河北岸的下蔡成为了新的目标,下蔡春秋时期是蔡国都城,各方面条件符合楚国都城设想。

  不过当时春申君标新立异,他建议在下蔡的对岸,新建一座城,与下蔡形成掎角之势,而且新都在淮河的南岸,淮河成了新都的另一重保障,这对深受秦国和魏国打击的楚国来说,非常重要。

 

秦楚对抗态势

  这个新都,就是楚国现在的都城寿春。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邑有个特点,就是越修越大,越是新修筑的城邑越大。

  当初东周的都城镐京和洛邑都是10平方公里左右,按照规定诸侯的都城不能超过3平方公里,在西周时期特别强盛的鲁国、卫国等国的都城,也只是接近洛邑的规模。

  到了春秋时期,各种礼崩乐坏,包括都城的规模也不再小于洛邑,各诸侯国要么重建新都,要么扩建老都,齐、楚、秦、晋等国的都城规模,都超越了东周的洛邑。

  战国时期,燕国修筑了一座35平方公里的下都武阳,创造了规模之最。齐国的都城临淄,在多次扩建之后,达到了20万平方公里,楚国新都寿春,规模与临淄相当,也是20万平方公里。

  人口方面,比起临淄的七万户,寿春的两万户少了许多,这与南方人口少于北方的大势是相符的。

 

秦国军队

  寿春城的防御体系,是两城互相倚靠,水陆并举。寿春和下蔡的守军互相支援,中间有数万水军封锁江面,外围还有数万大军支援。

  不过在这个时候,寿春外围的援军已经被打败,寿春城只有水师和守军。

  王翦若是全面发动进攻,固然楚军人少,但是起江面上的水军足以封锁百里长的江面,秦军难免大费周章。

  王翦指挥秦军在上游渡江,然后直取寿春,根本不去管下蔡和江面的楚军。

  若在平时,项燕即使只有十万军队,屯驻在寿春城外,形成掎角之势,秦军也很难攻克寿春,而且一旦楚国水师扩大江面防御范围,秦军后续的粮草辎重根本无法到位,届时秦军就危险了。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