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为抓叛徒敢闯五万人敌营的辛弃疾(4)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1-27 10:51:03

  休说鲈鱼堪鲙(音同“快”),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音同“问”)英雄泪。

  嘉泰四年(1204年),65岁的辛弃疾受到正在筹措北伐的宁宗皇帝和宰相韩侂(音同“托”)胄召见,然后被派到抗金前线的京口(今江苏镇江)担任知府,做北伐准备工作。这是辛弃疾唯一一次参与南宋的北伐大业,所以他十分努力和投入。但到镇江一段时间之后,前线的状况令他失望,“无谋浪战”的韩侂胄更让他担心,他写了下面一首《永遇乐》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情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才干了一年多,北伐的准备工作刚刚有点成效,又因韩侂胄集团所唆使的朝廷言官诬告其“好色、贪财、淫刑、聚敛”而被撤职。辛弃疾由此更加明白:韩侂胄之流是不可与其成大事的,于是他在开禧元年(1205年)初秋,满含忠愤和担忧,离开了抗金前线镇江,黯然回到了江西铅山。

  开禧三年(1207年),北伐完全失败,辛弃疾也一病不起。当年九月初十,这位壮志成空的大英雄、大文豪在其隐居的秋水堂与世长辞,终年68岁。据地方志记载,他咽气之前,从病床上强撑起来,大声呼喊了3次:“杀贼!杀贼!杀——贼!”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