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真实“燕子李三”:吸食鸦片得病而亡(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1-22 18:29:58

 

  北平的李景华

  还有一位就是北京的“燕子李三”,原名李景华,又名李鸿。李景华也被认为是正宗的燕子李三,理由有三:首先是缘于李景华首称燕子李三;第二是当时北平的众多报纸在各种关于李景华的报道中均称其为燕子李三。1927年8月13日的《晨报》称其“着名黑潜(钱)大盗燕子李三”。1929年7月3日的《益世报》在《飞檐走壁之大盗越狱复被捕》一文中,在李景华名字后用括弧注明“即燕子李三”……此外,当时警方、法院及监狱等在文书上也都相继使用了“燕子李三(即李景华)”的称呼。

资料图:影视剧中的燕子李三

  “燕子李三”是否真有盖世轻功?

  电视剧中的李三飞檐走壁,神乎其神。传说在一个冬日的晚上,李三的老娘想吃火烧,他只用了一个多时辰,就把热火烧买了回来。别人以为他是从县城买来的,因为附近只有县城才买得到芝麻火烧。可是李三告诉大家是从天津买来的,还得意洋洋地亮出了带有天津字号的包装纸。来回的路程有几百里路,他是怎么做到的? “燕子三抄水”点水而行等轻功其实也不存在,不过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进行的艺术夸张而已。同样,传说中的缩骨术也是一种夸大。李景华盗窃中极少失手,是因为每次作案前都要经过周密细致的摸底,并配有特制的药水和各类钥匙。作案中极少声响,不留痕迹,是因为常穿五六双布底袜子。李景华确有蹿房越脊的本领,但飞檐走壁则多是借助树木、电杆,或蹬墙借劲,用手扒沿,不可能旱地拔葱。

  显然,电视剧中的燕子李三并不是哪一个特定的人物。民国年间,在以河北为中心的地区,号称燕子李三的多达十几个,有很多江湖大盗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常常顶着李三的大名到处行窃。当时的警察部门只要一有案子没破,就说是李三干的,甚至把偷盗富豪高官人家这样的大案,统一叫李三犯案,把“李三犯案”作为盗窃案的代名词。凡是无头盗窃案,统统都被归到燕子李三身上。电视剧中展现的李三,至少是把三四个曾经真实出现的这类偷盗之人的形象,捏到一块进行加工创作出来的。

  辩护律师眼中的燕子李三

  所谓真实李三,也就是史学界公认的燕子李三,即李景华。1895年,李景华生于河北涿州,幼时随叔父流落到沧州。沧州习武之人众多,他也跟着拜师习武,爬墙上树易如反掌,非一般人所能比。据其辩护律师蔡礼回忆:“沧州人练武的多,他在那儿学了点武艺……十八九岁时,跟着沧州一个走江湖的班子到河南洛阳卖艺。在洛阳时,班子住所里丢了东西,人家怀疑他,就把他赶出去了。他在洛阳人地两生,没有着落,便靠偷盗生活。”一次,他见洛阳警备司令白坚武横行霸道,非常气愤,便在夜里偷偷摸进白家,将其随身佩戴的左轮手枪偷走,用武装带把手枪吊在他家后花园,留下一张纸条,上书“‘燕子李三’到此一游”。这令白坚武十分恼恨,可又怕事情传出去有伤自己脸面,就没有大动干戈。之后,李景华又在当地偷窃过几家豪门,引起了当地上层社会名流的愤恨,当局到处抓捕他。李景华为了逃避追捕,隐姓埋名去了少林寺。

  从少林寺出来后,李景华流窜到平津一带活动。他作案有两个特点:一是专偷豪门富户,从不骚扰贫苦百姓;二是作案后总要留点痕迹,如仿效小说中花蝴蝶、白菊花等大盗的做法,把一只用白纸叠成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或留下写有“燕子李三”字样的纸条,以表明明人不做暗事,好汉做事好汉当。这更使得他声名大噪,“燕子李三”的绰号由此得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