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一天,光王突然被四名内侍宦官绑架,不由分说地关进了永巷,几天后又被捆得像个肉粽一样扔进了宫厕。内侍宦官仇公武对武宗说,这种贱骨头没那么容易死,干脆给他一刀,一了百了。武宗点头同意。仇公武随后赶到宫厕,趁人不注意,偷偷把奄奄一息的光王捞了出来,随即用粪土覆盖在他身上,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他运出了宫。
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光王,从此离开长安,流落民间……后来的许多笔记史都称光王隐姓埋名,跋山涉水,一路逃到了浙江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的安国寺落发为僧,法名琼俊。二百多年后,北宋的大文豪、着名的佛教居士苏轼途经此处,追忆唐宣宗李忱的这段传奇人生,特地留下了一首诗:“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岂为龙颜更分别,只应天眼识天人。”会昌六年春天,唐武宗李炎病危,他的几个儿子都还年幼,帝国没有储君,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就在这个微妙的时刻,早已被世人遗忘得一干二净的光王,忽然在宦官仇公武、马元贽等人的簇拥下,出人意料地回到了长安。这一年暮春,光王李怡成了“皇太叔”,而且改名李忱。
所有人都知道,在“皇叔”的称谓中多了一个“太”字,就是储君的象征。当年的智障人士,居然马上就要成为金銮殿上的真龙天子!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难以置信和不可思议。可是他们很快就回过神来了。
因为光王是宦官仇公武等人带回来的。而宦官们需要的就是一个傀儡—一个可以任由他们摆布的窝囊废和应声虫!既然如此,光王当然就是不二人选。在李唐宗室的诸多亲王中,还有谁比光王更适合充当这个傀儡呢?在皇太叔李忱接见文武百官的仪式上,宦官仇公武的脸上一直荡漾着一个心花怒放的笑容。是的,他有理由这么笑。好几年前他就知道,自己从臭气熏天的宫厕中捞出的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傻子,而是一块举足轻重的政治筹码!他知道自己有朝一日一定能够把他拱上帝座,然后顺理成章地掌控朝政!而今,一切终于如愿以偿,仇公武当然有理由笑得这么灿烂。然而,接下来的日子,当李忱开始着手处理政务时,仇公武就笑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