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中越战争时许世友命儿子打造棺材 称战死就用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9-25 16:40:01

  广州补文

  许世友调到广州后,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开始静下心来阅读《红楼梦》、《天体运行论》(在南京军区时,毛泽东曾托他给紫金山天文台捎过一册合译本的书,包括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等,并嘱咐许世友:“你也要认真看一看这类自然科学书籍”)以及《汉书·周勃传》。当时,毛泽东给他带了30本《天体运行论》,他发给了军区常委,还发给身边的工作人员人手一本。无论会上会下,许世友总是颇为自豪地强调:“读这些书是毛主席交给我的任务,你们也得看一看。”

  那一段时间,许世友散步的时间明显比在南京军区时减少,也很少去打猎了,没事就坐在屋里认真习读《红楼梦》。许世友看书也显得极其耐心和投入,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握着红蓝铅笔,每天看完以后,就把精彩的诗词背下来,在大家面前“卖弄”一番。在开常委会的时候,许世友也会时不时宣布:“我已经看了第一遍了。”“我已经看了第二遍了。”

  一开始,许世友读的是一种小本子的《红楼梦》,后来中央寄来了线装本《石头记》。许世友年龄大了,眼神有些不太好使,看了一段时间后,他把秘书孙洪宪喊到面前,把书往他面前一推:“小孙,你先看,把精彩的地方给我抄下来。”接下来的日子,孙洪宪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就是夜以继日地读《红楼梦》,抄《红楼梦》。为此,他还专门设计了一种稿纸——16开大,每页只可容纳120字,字体明显大多了,许世友对此相当满意。到孙洪宪离开许世友,他抄书的稿纸堆起来足有半尺多厚,每次看完一部分,许世友都会在稿纸空白处签上一个大大的“许”字。就这样,孙洪宪陪伴着许世友完成了毛泽东交给他的读书任务。当时,有人“揭发”:许世友不服从毛泽东指示,看书还要秘书帮忙!许世友引用毛泽东名言反击:“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公允地说,许世友学文的效果还是有的,连诗都能做了。1976年春天,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对“四人帮”不屑一顾的许世友写了《莫猖狂》一诗。矛头直指江青反党集团,形象地把三落三起的邓小平比喻成诸葛亮,表示了坚决要保护邓小平的决心。

  遣子造棺

  20世纪50年代初,许世友将军的家乡地处大别山腹地,山高坡陡,原始林木参天,道路不通,几乎与世隔绝。家乡需要公路,但苦于无钱维修,而部队需要木材,无路也难运出。这时,将军做了牵线“红娘”,派出一个工兵团,首先修起了公路,运出了部队伐下的100亩红松。这样,部队和家乡各有所得。1976年,许世友的七十大寿在广州度过。七十大寿后,许世友的大儿子、专程从河南新县老家南下拜寿的许光在广州多住了两天。许光童年在奶奶膝前长大,许世友嘱托儿子如有红松,要买两棵。

  并告诉儿子:“你工资不高,也不富裕嘛,钱我得出,事情你去办。”但掏了半天钱,只掏出10元3角,于是只得让儿子先回去,随后将钱寄回家。

  许光接到父亲寄来的50元钱后,认真地筹办父亲交给的“任务”,又请来了特级木匠,精心设计,精心制作,精心雕刻,很快为父亲定制了一口棺木。许光一封信发到广州,报告父亲,棺木做好了,请他回来验收。许世友看了家信很高兴,写信告诉许光说,等他打完了对越自卫反击这一仗,只要不死就回来。若是战死了就用这口棺材,不需要再验收了。中越战争结束后,许世友由广州到南京紫金山“稻香村”安家。

  但春来秋去,花开花落。许世友几度许愿几度落空。直到他在南京军区总医院逝世的时候,也没有见到他花50元买的棺木是个什么样子?这不能不成为他一生中又一大遗憾。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