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5日,周恩来总理接见朝鲜副首相李周渊,周建议朝鲜先上既快又短的项目,并同意分4年贷款4.2亿卢布。至于偿还期限,能还就还,不能还可以延期,推迟10年甚至20年也未尝不可,等后代还也可以。1962年,为满足朝方急需,中国将自己建成尚未使用的邯郸第三、第五纺织厂的设备全套拆往朝鲜。1972年中朝商定共同建设输油管并于1976年1月竣工,年输油能力400万吨。其间,中国援建了20万千瓦火电厂、平壤地铁等项目,而当时中国城市中除北京外都没有地铁。
苏联对朝鲜的援助规模也很大。据苏联方面的统计,到1960年4月,苏联对朝鲜的无偿援助为13亿卢布,此外还有36亿卢布的低息贷款。之后苏联还和朝鲜签订了技术援助协定以及苏朝长期贸易协定,帮助朝鲜建设钢厂、火电站、炼油厂等,输入装备、技术,提供贸易支持。
从“黄金发展”到“苦难行军”
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起,朝鲜经济开始出现衰退并逐渐恶化。主要原因是:国际政局动乱特别是苏东剧变,让朝鲜对外贸易严重受挫;国际援助锐减,朝鲜自身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军工发展迅速消耗了巨大的国民财富,不仅直接排挤了农业和轻工业,也排挤了民用生产资料的生产;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和农田基建因年久失修导致抵御灾害的能力减弱;扩大军备导致工农业劳动力短缺;由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封锁和经济制裁,朝鲜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朝鲜的国际政治合作空间日渐萎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