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王冠行动”。这是1946年3月入侵本州岛(日本最大的岛屿)的行动代号。“小王冠行动”需要美国投入的兵力为1171646人,其中登陆部队为57.5万名陆军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员。这将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兵力集结。“小王冠行动”需要使用“奥林匹克行动”夺取的九州岛上的机场。
日本日渐绝望,它的武装反抗反而更加凶残。武士道是根深蒂固的,无论是军队还是国家。投降是可耻的。战败的士兵宁可自杀,也不屈辱地活着。投降的人既不值得关心,也不值得尊重。在马绍尔群岛中的夸贾林环礁,日本士兵的阵亡率达到98.4%。在塞班岛,近30000名日本士兵力战而亡--日本守卫部队的97%。冲绳岛的11.5万日军,其中9.2万人战死。
日本之所以决心死战到底,是因为他们相信士兵和水手勇于献身的意志,能够抵消军事实力的不足。“决号作战”本土防御计划已经把平民计算在内,连上学的孩子也要参加战斗。
无法估计的答案
从1931年到1945年,大约有1700万人死于日本人之手,在这最后时刻,还将会有更多的人死去。
从20世纪30年代起,日本开始被军部控制。1945年,权力归于“六巨头”--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成员包括首相、外相、陆军大臣(也称战争大臣)、海军大臣、陆军参谋长和海军参谋长。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是从现役军官中提拔的。“六巨头”中又以战争大臣为重--阿南惟几将军。
天皇裕仁,被认为是神和日本国的化身,权力盖过政治和政府。实际上,他一直对这两样东西很感兴趣,并精通于此。直到炸弹和灾难降临日本,他对战争的狂热才开始降温。
3月18日,裕仁巡视了9日和10日被燃烧弹焚毁的东京市区;他得出了日本已经战败,应当尽快结束战争的结论。但是裕仁同意取得一场大战的胜利、增加讨价还价的筹码后再进行谈判的战略。
当时日本首相是铃木贯太郎,一位退役海军大将,主宰着各项会议与政策。在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中,他有时站在和平派一边,但也经常与军方强硬路线派结盟。
日本仍然占据着大部分掠夺来的亚洲与印度支那的土地,并希望继续占据。日本残余的军事力量也不容小觑。日本认为,如果它能够给美国造成极大的伤亡,日本就有可能保留住一部分掠夺来的土地。
直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激烈争辩,如果“没落行动”真发生了,美国将会付出多大的伤亡代价。答案是无法估计。战时的伤亡估计都是基于不准确的假设--通常都会低估敌人的实力。战后分析却被学者和激进分子严重扭曲,他们认为既不需要入侵日本,也不需要投掷原子弹,就可以很快结束战争。
战后,杜鲁门总统说,马歇尔在波茨坦(1945年7月)告诉他,进攻的代价是“最少25万人伤亡,也有可能是100万,这个数字单是美国这一边的”。在这个问题上,杜鲁门被奚落了,因为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马歇尔在波茨坦说过这句话。杜鲁门可能是以此为掩饰,但是这一数字并非空穴来风,它是经常被假定的伤亡数字。
实际上,美国联合参谋部的作战计划制定者们做过两次伤亡估计,两次结论大同小异。1944年8月,以塞班岛战斗伤亡率为基准,他们认为攻占日本本土 “可能会造成50万美军阵亡,受伤数字则是阵亡数字的数倍”。1945年4月的报告预计,仅仅“奥林匹克行动”和“小王冠行动”的伤亡就达到了1202005人--其中314619人阵亡或失踪,而在随后90天以上的后续战役中,还将有更多的伤亡。
麦克阿瑟手下的参谋们也做过几次“奥林匹克行动”的伤亡估计,一个是战争的头120天伤亡12.5万人,另一个是战争头90天伤亡10.5万人。马歇尔派麦克阿瑟去暗示杜鲁门,让他考虑严重的伤亡。但是麦克阿瑟一心想促成这次作战行动,因而对这一估计数字持保留态度,称估计得过高了。
在6月18日的一次重要白宫会议上,马歇尔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九州岛的头30天战斗造成的伤亡人数不会超过3.1万,大体与菲律宾吕宋岛的战斗伤亡持平(马歇尔的数字来自一份不准确的报告。美军在吕宋岛的头30天战斗伤亡人数为3.79万)。其他与会人员则根据冲绳岛的伤亡估计,认为美军伤亡人数大概为5万。
但是如果换种思维来看,这个数字又将有所不同。发生在欧洲的诺曼底登陆战,在头48天(从d日算起)战斗中,美军伤亡63360人。
实际上,没有一个估计靠谱。吕宋岛和冲绳岛的日军兵力,只是日本本土守卫部队的很小一部分。后来马歇尔和其他军事指挥官才知道,他们严重低估了九州岛和本州岛的日本防御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