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是一个封建性很强的军事政治集团,从1912年到1928年统治中国达16年之久。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武夫横行,兵连祸结,社会秩序极其混乱。造成这种局面,北洋军阀各派系的头子自然难辞其咎。因此,他们虽然手握大权,显赫一时,也难免被时代潮流所抛弃,遭到可悲下场。不过,作为那个时代中国政治军事舞台上的佼佼者,他们也多少做过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由于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人有的保持了晚节,有的虽然晚节不保,老来也多少有所悔悟,给人们留下反思的好材料。
袁世凯:帝制自为,臭名远扬
袁世凯是北洋军阀创始人,他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逐渐建立起一支拥有数十万近代化装备的军队,因其担任过清政府北洋大臣,故称北洋军。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凭藉自己的实力和手段,取代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当政的四五年里,中国还维持着统一的局面,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有一定进展。但袁世凯不是民主政治家,而是封建专制独裁者。在他当政时期,国人要求民主共和的呼声居高不下,袁世凯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做了独裁总统还嫌不足,竟然要恢复帝制,一心想过皇帝瘾。为了掩盖野心,袁世凯指使党徒亲信,煞有介事地搞了一系列“民主”把戏,请愿啊,选举啊,推戴呀,劝进呀,不一而足,而他则假意推却再三,装出一幅不得不顺从民意的样子,似乎是为了救国救民才不得已当皇帝。但这骗局很快被揭穿,袁世凯的伎俩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弄得众叛亲离,国人唾骂。1915年12月25日,也就是袁世凯宣布接受推戴书的第十三天,蔡锷在昆明发起护国战争,矛头直指独夫民贼。袁世凯派往镇压的军队,不愿为帝制卖命,士气不振,败绩连连。有一个亲信大将陈宧,奉命前往四川指挥作战,临行前曾特地向袁世凯先行三拜九叩头大礼,说是怕袁世凯登基时他来不及,要先朝敬一下,其虔诚之心可见一斑。可是眼见全国反复辟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陈宧也变卦了,竟在前线发出讨袁通电,宣布罢兵言和,与袁世凯决裂。袁世凯的左右手段祺瑞、冯国璋也采取消极态度,抵制帝制,使之再也无法调兵遣将。袁的弟妹联名登报声明,宣布脱离兄弟兄妹关系。这时,原先支持复辟帝制的列强,也感到中国民心难违,而狡猾地改变了态度。袁世凯完全陷入内外交困、孤家寡人的窘境。1916年3月22日,他在无可奈何之下,宣布取消帝制。从登基到取消帝制,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为此,他忧愤交加,竟一病不起,于6月6日溘然病逝,结束了他极不光彩的一生。
袁世凯死时只有57岁,尚在壮年。他一向身体健壮,无病无痛。做过总统秘书长和国务总理的张国淦后来回忆说,跟袁世凯吃饭会撑死,跟蒋介石吃饭会饿死。因为蒋介石信奉基督教,生活很是清淡,宴席上往往浅尝辄止,其他人也就不好意思多吃了。而袁世凯则食量很大,据说一天能吃16个鸡蛋,早餐6个,中餐6个,晚餐4个。每逢宴请,主人大块朵颐,客人自然跟着多吃些。那袁世凯为何死得这么快呢?据考证,袁世凯是在护国战争发动以后,因精神压力和劳累过度、家庭纠纷多方面影响,身体才渐渐差起来的。先是日不思食,夜不能眠,精神困倦,萎靡不振,后来尿路感染,小便不通,而又延误治疗,最后病死于尿毒症。死后又未及时安葬,竟致尸体腐烂,臭气熏天,如同他的名声一样。
袁世凯的可悲下场,根源于他的专制独裁意识。他沉迷权力,权迷心窍,以致成为民国史上第一个独夫民贼。着名民主革命家黄炎培事后发表文章,“我教育界看袁世凯”,总结袁世凯帝制自为的教训,认为:“凡违反大多数人心理的行为必败;欲屈天下人奉一人,必致天下人敌一人。”这是讲他违背民意,逆历史潮流而动,必无好结果。
袁世凯死后,按照修正选举法,打开“石屋金匮”,原任总统写在“嘉禾金简”上的继位人有三个,即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黎不属北洋派,但他作为副总统,是当然的继位人。段、徐是袁的得力干将,自然在继位人之列。袁世凯长子袁克定曾起劲鼓吹帝制,一心想当皇太子,为何没被列为接班人呢?原来,袁世凯在帝制失败后,也对当总统的风险有所感悟,生前曾对人说过:“自古君主传不到几代,往往受不测之祸,我何苦以此等危险之事,加之子孙。”所以他叮嘱儿孙们“远离政治,永不做官”,并派人偷偷地把本来写在“嘉禾金简”上袁克定的名字换掉了。这也可以看做是袁世凯的临终遗嘱吧!
段祺瑞:镇压学生运动,没有好下场
根据袁世凯生前的安排,黎元洪成了中华民国的第二位大总统,段祺瑞仍做国务总理。黎、段出身派系不同,所依靠的外国势力也不同,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一年之后,因参战问题引发“府院之争”,张勋乘中央混乱之机,用武力发动了辛亥之后的第二次帝制复辟。段祺瑞暗中支持张勋复辟,借助张勋之力赶走了黎元洪,然后又利用全国反复辟形势,不失时机地进行讨逆,平逆之后,仍以国务总理身份,独掌中央政权。
段祺瑞,安徽合肥人,早年从军,曾留学号称世界第一流的德国柏林军校,并在克虏伯炮厂实习,回国后先在北洋军械局工作,后随袁世凯练兵,是袁的第一号助手。历任北洋军3、4、6镇统制(师长),保定军校及其他陆军各校校长,陆军出国留学人员主考官和历届陆军总长。所以,段祺瑞有实力、有才干,资历及人事关系也极为深厚。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为官清廉,作风干练,本可以成为治国良臣,而不是乱世枭雄。可惜,段祺瑞也像袁世凯一样,热衷于专制独裁,做了很多不得人心的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和平呼声很高,中国人民也热切盼望有个安定环境。而段祺瑞却穷兵黩武,到处征战。1919年南北政府在上海召开和平会议,有识之士为之奔走呼号,段祺瑞则指使部属屡起战端,蓄意破坏和变条件,使会议无法开下去。同时,为了获得扩军备战的军费,段祺瑞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向日本大肆借款。各种借款达5亿多元,其中仅他的日本顾问西原龟三经手的,就有8笔1.45亿日元,史称西原借款。日本以借款为条件,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和交通。1918年5月,北京政府签署《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又使日本取得中国驻兵权,事后大批日军开进满蒙。同年9月,日本将其占领原先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写成秘密换文,要求中国政府承认,段政府居然表示“欣然同意”。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以此为据,将山东权益判给日本,并写在了凡尔赛和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