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印边界的新疆线段,我军彻底痛击了印度侵略军之后,紧接着在南面的西藏阿里迅速燃起了严惩印度侵略军的怒火,战况异常残酷激烈。在天文点配合部队作战之后,随即奉命组织15辆车的车组向藏北的扎西岗边前线转移。这15辆车装载的全是作战物资。从天文点到扎西岗前哨阵地全程将近600余公里,途中除爬高越险、履冰涉水而外,还要经过狮泉河才能到达扎西岗前线。狮泉河既是一条河,又是一个城镇的名称。阿里地区的行政中心就在狮泉河。城镇因河而得名。狮泉河上游发源于西藏的冈底斯山北麓,从冈底斯山蜿蜒奔腾北去,流经狮泉河镇、巴里巴斯,再向北流出中印边界。其在边界以外的河段就是著名的印度河,其在国内的500多公里的部分则是狮泉河。
15辆车,从天文点出发,在赶到狮泉河边时,狮泉河这条其貌不扬的河给他们出了一道难题--河上没有桥梁,车上的物资要全部卸下来,再用羊皮筏子一筏一筏地分载过河。河水虽然不深,汽车可以勉强涉水通过,但河床上乱石及大坑小坑横布在汽车必经之处,必须用人力在河床上"筑"成一条汽车通道。30多人作了分工:先是集中卸车,把一车车物资卸于北岸;然后分组利用羊皮筏子往返装运物资渡河;最后集中全力,人工搬运河岸边的大小乱石,把汽车必经之路水下河床上的大坑小坑全部填平,将突出河床的乱石推走,使水下河床有一定的高度,成为汽车可走的通道。过河的行动,在冷冻的河边足足持续了一天多时间,全是在饥肠辘辘下作业的。当人、车、物资齐集狮泉河南岸后,他们怀着急切支前的心情,向战火纷飞的前沿阵地兼程前进。
1962年11月底,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全线结束,我军取得了彻底打败印度侵略军的全面胜利,打出了我们的国威和军威。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停战不久,根据中印外交谈判达成的中方向印方遣送印军战俘的决定,支前汽车连奉命执行运送印军被俘人员去扎西岗边防前沿交接的任务。
1962年12月10日,是个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兵团三运司这支100多人的支前队伍,经过132天的战地服务,经受了战斗的洗礼,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支前任务。这一天,他们迎着刺骨的寒风,迎着如浪的群山,向手足情深的边防官兵告别,然后踏向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