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中印之战被人遗忘的英雄部队:汽车运输兵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5-24 21:10:59

 

  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的双方时而短兵相接、时而陈兵对峙、时而若即若离的军事对抗,在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我军大举反攻的时刻终于在1962年的金秋10月里来到。藏北高原与克什米尔印军占领区的前沿阵地,成了中印双方军队作战的主战场。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我军的大举反攻由两个战役组成。第一个战役,从1962年10月初开始,到10月底休战,战斗历时20多个日日夜夜;第二个战役,从1962年11月21日开始正面反攻,到11月底胜利结束。从我军反攻开始到战争胜利结束,在连长张孝林率领下,汽车连始终配合部队行动。其中,有29辆汽车和人员直接配属前线的炮兵团、炮兵营、工兵营、骑兵三团作战。其余为参战部队后勤、战地医院等单位运送作战部队和作战物资、护送前线伤员和战利品,有时也向甜水海、普萨和叶城的俘虏营运送印军俘虏。在激战的天文点各个阵地,在日土宗、加勒万河、空卡、库尔斯堡;在班公湖、扎西岗等前沿阵地,他们一个个义无反顾,为了胜利,为了减少我军的伤亡,争分夺秒地作好战地服务。他们都接受了血与火、生与死、高山反应、恶劣气候、道路险峻难行的重重考验,充分展现了兵团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风采。

 

  从后勤基地去我军前沿的不少阵地,有的路段与印军据点相距很近,因此常有印军火力封锁我车辆通过。为了完成向前沿阵地运送兵员、弹药和投入战备车辆的任务,他们大都是在夜间冒着生命的危险,闭灯行驶。在去西藏阿里地区班公湖的边防前哨阵地,有一段长达30-40多公里的路段,也是在印军火力封锁区域内。这里坡陡山险,湖山相依,稍有不慎汽车就会有掉入湖、掉入坑、坠崖或碰山的危险。他们总是沉着机智地驾驶着汽车,勇敢地冲过敌人的一处处火力封锁,安全到达前沿阵地。

 

  在炮兵团一营二连服务的驾驶员刘增新和助手李石海按炮兵团长命令提前4天就把火炮和炮弹拉运到海拔6400米的11号炮兵阵地。那里无水,无饭,天气特别寒冷,他们所穿的旧棉军衣很难抵御这高山奇冷。就这样,他们仍凭借坚强的意志,吃冰饮雪,车子保持正常状态,坚持在阵地上四天三夜,直到胜利,才拉着大炮转移。

 

  在炮兵团一营三连的冯朝轩、李书庭、王志新、张运奎等同志,不但完成拉运大炮和炮弹的任务,还在海拔5000-6000米的阵地上(空手走路还觉吃力)把一车炮弹,从车上背到炮位跟前,帮助炮兵配装炮弹上的药包。由于气温实在太低,手一拿上炮弹就被粘住了,往往被撕下一块带血的皮肉。由于他们出色的表现,炮兵一营三连党支部为他们请功。同时在为炮兵团服务的9辆支前汽车的人员也被炮兵团上报荣立集体三等功。

 

  王志新同志个人技术过硬,不但精心管好支前的战地车辆,而且还管好炮兵团、36团等单位的车辆,做到了每辆车能及时开动,对完成战斗任务起了重要作用。

 

  在天文点的6号炮兵阵地上,驾驶员李兴义刚运来的一车炮弹在激战中已余下不多了,后继的运弹汽车尚未上来。这时印军飞机正在头顶上助战,枪弹如暴雨般从天而下,地面印军的大炮正在向我阵地逞威。炮三连连长再令李兴义立即驾车拉运炮弹。当李兴义顶着敌人飞机的射击把炮弹运到阵地时,大炮跟前只剩下3发炮弹。他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完成了抢运炮弹的任务。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