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军团长临机决定坚守不退
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后,2月2日在其首次国情咨文中公开鼓励台湾国民党军袭击大陆,人称这是实行“放蒋出笼”的政策。不过在这一年头几个月里,国民党军只是保存实力静观动态。6月8日,朝鲜停战谈判最后达成协议,对于中美关系可能出现缓和十分恐慌,决定采取几年来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7月13日,志愿军在停战前夕为了对敌施加压力,发起抗美援朝后期规模最大的金城进攻战役,美国同意台湾当局袭击东山岛,以此对新中国在军事上起牵制作用。
参加进攻东山岛的国民党军有4个主力团,2个海上突击大队,1个海军陆战中队,共1.2万人,并有13艘舰艇、21辆水陆两用坦克和30多架飞机参战,还指定金门防卫司令胡琏统一指挥。进攻前,国民党空军还对福建沿海公路上的许多桥梁实施轰炸,其中也炸断了由乘汽车通向东山岛的必经之路──九龙江桥。胡琏估计此桥一周内无法修好,解放军在泉州的主力部队徒步增援东山至少需三天时间,他就有时间消灭岛上驻军。他未料到的是,7月15日夜九龙江桥已被当地党政机关组织民工修好,汽车又可以通行。
国民党军在大陆同解放军作战时因保密性差而连遭失败,到台湾后吸取教训又走到另一个极端。批准的袭击东山岛计划,只有他身边个别高级军官和驻金门的最高指挥官胡琏知道,准备空投时除伞兵营长外其他人也不知道到哪里降落。国民党军对东山岛的登陆和空降行动,为保密而事先不让军官研究,导致陆军和空降兵互不通气,空军也未计划好如何用轰炸机配合,结果各部队仓促参战时组织不周密、协同也较差。
7月15日夜间,驻金门的国民党军1万多人在胡琏指挥下登船起航,船只驶出料罗湾后即被设在海边的解放军观察哨发现。福建军区马上通知沿海部队做好战斗准备,不过还不知道攻击目标在哪里。守备东山岛的公安80团接到命令,如遇优势敌军进攻,应留少量部队游击周旋,主力同岛上党政干部一齐撤出,待主力增援后反攻,以免蹈南日岛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