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杨大使接受了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采访,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明真相,阐明立场,直接做美国公众的工作。杨大使对事件做了一个美国人容易理解的比喻:一伙人总在你家门前转悠,家里有人出去查看,结果自家的车子被毁,人也失踪了。对此,家里人总该有权利做一点儿调查吧,对方至少应该道个歉,这“非常重要”。他希望美国人民自己做出公正判断。
这次采访播出后,对的舆论产生了积极影响。据媒体称,在杨大使接受CNN专访之后,赞同美国政府向道歉者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由最初的不足20%猛增到后来的50%以上。有的美机组人员家属表示,如美方道歉就能让他们的家人回家,他们支持向中方道歉。
六易其稿道歉信
在我们的压力下,美方开始让步了,但步子迈得很不情愿。
2001年4月5日晚,驻华大使普理赫给外交部送来了一份以普理赫名义写给我的信,算是美国政府给中方的道歉信。
我们要求美方必须满足三项要求:一是美方必须以适当的英语措辞,对事件本身、中方飞行员和飞机损失及美机未经许可进入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进行道歉;二是在飞机降落问题上,人必须承认“未经允许进入中国领空”;三是美方应对中方妥善安置机组人员表示感谢。
但是,在信件第一稿中,美方仅轻描淡写地对飞行员的失踪表示“关切”,对于其他两项内容也未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这离我们的总体要求相去甚远,当然不能接受。我们当即批驳美方毫无诚意,指出这根本不能作为商谈基础,美方必须道歉,否则双方就没有必要再进行接触。
看到我们的态度非常坚决,美方不得不再次软化立场,表示愿意和中方探讨修改措辞,满足中方要求。
6日上午,美方递交了第二稿。在这一稿中,美方对王伟家属、朋友和战友表达了遗憾,但同时又称政府不能对此“事故”道歉。对美方的顽固态度,我们再次坚决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