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道歉美让步
经过我们多次坚决斗争,美方有所触动,态度有所转化,开始趋于务实。
东部时间2001年4月4日,鲍威尔国务卿在美国国务院向媒体表示,他对飞行员失踪表示“遗憾”。鲍威尔当天还以个人名义致函钱其琛副总理,提出美方愿和中方一道为两国关系努力,使这一事件成为过去。
次日,布什总统在全美报业编辑协会年会上讲话时,也对飞行员失踪和中国损失一架飞机表示“遗憾”。他还强调:“我们同中国的关系十分重要”,“不应让这个事件影响(美中)关系的稳定。”
为让方面认清形势,承担责任,做出道歉,我们与美方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在北京,从4月5日到10日,周文重部长助理与普理赫大使进行了11轮艰苦谈判,最多时一天谈了3次。较量的焦点主要是,美方必须就撞毁中方飞机、导致中方飞行员失踪及美机未经许可进入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向中方道歉。
在华盛顿,杨洁篪大使频繁约见美政府官员、前政要、重要议员,希望他们发挥影响,推动布什政府早日向中方道歉。
但是,形势严峻的一面还很突出。舆论不理解依法对美机进行的调查取证工作,声称中国实际上已将美机组人员扣作“人质”。在媒体煽动下,一些美国民众,特别是美方机组人员家属情绪激烈。
据我国驻大使馆告之,那段时间,使、领馆连续接到不少恐吓电话,一些人还有组织地到使、领馆门前示威。白天,常看到路旁的树干上飘着黄丝带,据说是象征对亲人的思念;到了傍晚,一些人则在使馆大门前不远处举着蜡烛,守夜祈祷。还有人竟在街上拦住我们的外交官,近乎歇斯底里地叫嚷:“你们为什么不让我们的人回家?”美国内一些反华势力更是蠢蠢欲动,伺机破坏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