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0月,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元帅在北京主持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会议,导弹与原子弹“结合”前的工作会议。周恩来总理在这个会议上庄严宣告:核爆炸成功后,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无非是说我们光有原子弹,没有运载工具,我们要用导弹把原子弹打出去,用行动来回答舆论的挑战!
随后,便成功进行了首次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这枚载有核弹头的中程地地战略导弹从甘肃双子城基地发射,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预定高度爆炸,聂帅亲临现场指挥。凭此一役,中国第二炮兵显示了自主核威慑的能力。同年12月,某型中程战略导弹在甘肃酒泉基地发射成功。次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此中国拥有威力更强大的热核武器。
我军东风21型中程战略导弹编队
1969年,中苏在珍宝岛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恼羞成怒的苏联领导层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核阴云又一次笼罩中华大地。毛泽东向全国发出“要准备打仗”的号召,第二炮兵很快进入临战状态,展示了中国坚决反击的决心,使苏联领导人最终放弃了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企图。
1970年初,一枚远程战略导弹在甘肃酒泉基地发射成功。4月,由该远程战略导弹衍生的“长征一1”号运载火箭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1”号射人太空。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洲际战略导弹自甘肃酒泉基地向南太平洋海区发射成功。中国从此具备了跨洲际核打击能力。
随着导弹核武器的迅速发展,第二炮兵先后建成一批中程、远程、洲际导弹部队和工程建筑部队,并陆续组建了相应的作战保障、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部队,以及院校、科研单位。此间,第二炮兵还组织了大规模的演习训练。70年代中期的那次规模宏大的导弹团远距离机动作战实弹发射演习,演练了走、藏、打的全过程,首次尝试了走出阵地实现“机动作战”。80年代初,首次规模庞大的合成训练战役演习的成功举行,亦检验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
但在世人眼中,羽翼渐丰的第二炮兵依旧神秘。1984年,正值庆祝35周年国庆之际,未洗征尘的第二炮兵部队官兵忽然出现在世人面前。当12辆巨型牵引车载着中国中、远程和洲际战略导弹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时,整个世界为之震惊。美联社报道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展示了它的实力,它显示出中国有相当高的制造水平,它的出现,足以防御任何形式的战争。”《泰晤士报》也称:“中国今天第一次将它的导弹家族展现在世界面前,足以证明它有覆盖地球每一个角落的能力和自信。”